第四百二十七章 动静有点大(一万两千字更新!)(3 / 13)
nbsp; 邬杨马上笑着摊开双手,说:“首先,我是新加坡籍华人,我与中国的电影方虽然保持着很不错的关系,但主竞赛单元中,哪些片子能够入围,也并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我们有一个非常庞大但专业的选片团队。其次,这一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都是我们这个团队一致认可的,你们认为有哪一部不值得加入进来吗?”
王重的《胭脂扣》,导演刚拿了西图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傅竹的《长江以南》,导演更是比王重更早在国际上扬名的大导演。
从这两个电影导演来看,也确实不能说邬杨是在徇私,故意给华语电影开后门。
-
“这下好了,两年之内,你的作品把国际四大电影节都走遍了。”
陈梓妍对陆严河说,“你这样的成绩,在国内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再牛的导演、演员或者是编剧,也没有像陆严河一样,一两年以内把四大电影节都走遍、都有作品入围的。
陆严河说:“主要是因为我拍得多。”
“你拍得多是真的,产量比你高的没有几个了。”陈梓妍说,“不过,以后就不一定了,你带起了现在业内拍短剧的一个风潮,而且,你可能没有统计过,因为你在《三山》和《暮春》的成功,今年立项的文艺片一下变多了,因为很多一线明星又都愿意去演那些投资不大的文艺片了。”
陆严河很吃惊。
“真的吗?”
陈梓妍:“你成功了,别人就想要复制你的成功路径,这很正常,你看颜良在拍的《淘金记》,还有李治百拍的《月光交响》,都是只有十几集的短剧,以前哪有这么多的短剧,在影视公司和平台的眼中,这些短剧都是不赚钱的。”
“那现在赚钱吗?”
“当然能赚,只是一部戏赚得没有以前那么多而已,可是,对大家来说,这其实也是好事,一部戏四五十集、甚至七八十集,动辄几个亿的成本砸进去,现在都是短剧,成本就只要几千万,多一点、精品一点的上亿,风险都比以前小多了,而且,试错的成本也变多了。”
这倒是真的。
“《六人行》第一部成功了,再拍第二部,《十七层》成功了,也再拍第二部,不是说不能拍长,这样一来,大家的风险就减小了,演员们可以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的拍摄涨片酬,制作方、平台方的制作压力也减小很多。”陈梓妍说,“以前大家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可是没有成功的案例之前,这个风气就没办法扭转过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按照一个环境的惯例在运转,只有出现了打破这个惯例的人,才会出现新的惯例。”
陆严河的点了点头,陈梓妍每次跟他说的这些,都让他挺受益的。
“我听说,江玉倩就在接触一部文艺片。”陈梓妍跟陆严河说,“她现在在拍《鱿鱼游戏》,我本来还以为她后面会再接一部受众大一点的剧集来演,没想到,她又开始折腾了。”
陆严河想了想,说:“玉倩姐还是想要转型的。”
陈梓妍说:“转型当然是要转型,但是自己的基本盘还是要稳住的,如果自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