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太宗游地府的往事(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一叹:“当时也幸亏观音相救,哎?她当年驾临大唐,就是为了寻取经人,最后挑中了你呢!”

三藏恍惚间抓到了什么要紧的线索,但不敢确定,只道:“后来呢?”

李世民道,“后来,朕苏醒回来,只叫有鬼!

慌得整个皇宫一夜无眠。

朕体虚难忍,五七日也没临朝。

医官诊察说朕脉气不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

太后不得已宣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见驾。

朕言见鬼,叔宝请旨与敬德把守宫门,朕准奏。

当日天晚,他两个甲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

数夜不见邪崇。

朕安寝无事,只是御膳减损,病状加重。

眼见朕到了生死之际,不得已宣重臣入宫托付后事。

魏征却道朕还有救,说他有书一封,要朕捎去到冥司判官崔珪处。

说他会念魏征的情分,放陛下回来还阳复生”

三藏闻言吃惊:“他魏征一介凡人,怎敢断定一个判官就敢私自放人复生?”

李世民道:“事实证明,他确实有这个能耐!

你听我说,当时朕也是半信半疑,但也还是将书信接在手中,瞑目而亡。

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俱举哀戴孝,在白虎殿上停着梓宫静等朕复生。

朕的魂魄渺渺茫茫出五凤楼,行至郊外,独自个散步荒郊草野之间。

正惊惶难寻道路,只见那一边,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皇帝,往这里来!

往这里来!”

朕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手擎牙笏,身着罗袍,怀揣一本生死簿。

感觉是各个阴司之人,便行到那边,朕问他是何人,那人道是先君驾前礼部侍郎崔珪,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又道在森罗殿上,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故来此候接

朕大喜与他说有魏征书信,判官拆封过目道,自己蒙魏征看子孙必然相报,今日既有书来,保管送朕还阳,重登玉阙。

朕便与崔判官举步前往阴司,半路忽见一座城,是幽冥地府鬼门关,有阴将引朕入城,顺街而走。

不多时,却见先主和兄弟建成、元吉,前来揪打索命。

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朕方得脱身而去。

又行不数里,见一座碧瓦楼台,正是阴司森罗殿。

十代阎君控背躬身迎朕。

朕谦下,本来不敢前行,十王道朕是阳间人王,他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朕逊之不已,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

秦广王拱手而进言泾河鬼龙告朕许救而反杀,朕道曾夜梦老龙求救,实是允他无事,不期魏征在殿着棋一梦而斩。

不是朕之过。

十王道那龙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只好走个流程,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

三藏听迷糊了,问道:“说是三曹对岸,接过只到了陛下一人,告状的却已经投胎而去?”

“正是阎王的恩情也!”

三藏摇头:“不是恩情,不是恩情,后面肯定还有诡计?万望陛下细细陈述。”

李世民听他驳斥自己,有些愠怒,但也不发作,沉声道:

“阎王没再讲龙王状告之事,只是命判官取簿子看朕阳寿,崔判官检阅,见南赡部洲大唐朕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

记起魏征恩情,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

十王见朕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

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朕这才有了复生的可能!”

三藏又是一惊:“这……一个判官,也敢擅自更改生死簿?”

“这不是魏征的恩情嘛!”

李世民很是自得,接着道: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送朕还魂。

朕拜谢他,要答谢阎罗,十王不要其他,只要南瓜。

朕大喜,遂相揖而别。

朱太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