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国力与战力,胡汉战争的本质(2 / 4)

加入书签

为几部分,逐个击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战场上…特别是平原战场上,拼的是谁的机动力更强!”

“机动力?”曹操反问…

这个词,他是第一次听到,很新鲜,不过结合上下句…他大概能理解,这所谓“机动力”的含义!

是灵活、多变、迅捷…

柳羽继续解析:“两军对垒,无论是如何排兵布阵,目的往往都是一个,就是分散敌军,让我军的整体去击穿敌军的局部!而要达成这个目的,就要使得敌人露出破绽,不断的运动…”

“那么我问你们,运动战靠的是什么?”

这…

当柳羽提及这个问题时。

曹操、夏侯惇、夏侯渊一怔…被柳羽这么引导,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答案。

“是马…”

夏侯惇脱口道:“运动战靠的是马,而骑兵的不断移动可以逼得敌人露出破绽…进而逐个击破!”

“没错!”陆羽轻轻点头。“为何伏波将军马援内战无敌,可面对胡虏屡屡受挫,为何三年前夏育、田婴征讨鲜卑却落得大败而归,就是因为这个…中原汉地,不产马匹,以步兵为主;塞北沿线,盛产马匹,以骑兵为主。”

“在平原地带,面对步兵,骑兵的优势太大了,一是冲击力大,而是方位调整迅速,出其不意;三是撤退也很快,甚至…还有第四点,那便是胡人擅长骑射!”

千万不要小看骑射这一技能。

别看三国人才辈出,后世网上议论,动不动就是“一马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事实上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抛开公孙瓒与白马义从…

有过骑射记载的唯独七人。

——曹仁、太史慈、徐晃、赵云、甘宁、黄忠、吕布。

在没有马镫与马鞍的汉代…

练成骑射这项本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恰恰,骑射是胡人的强项,无论是乌桓,还是鲜卑,亦或者是南匈奴,都是此间高手!

反观汉军,大多以步兵为主,对抗骑兵必须组成方阵。

…步兵行动缓慢,要顾及全体,中远距离被当成靶子…

近距离,一旦遭受骑兵侵袭,往往自乱阵形,破绽百出。

反观,胡人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以极快的速度砍杀那些落单的步兵,一口一口吃掉,而当步兵好不容易整理好队形时,骑兵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像捉迷藏似的。

这便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大优势。

汉初时,刘邦以四十万步兵对抗匈奴十万骑兵,大败。

白登之围…被围困七天七夜,差点儿回不来,自此汉朝只能修长城消极抵抗。

柳羽将此间细节娓娓讲述给曹操。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皇帝意识到农耕民族的缺陷,开始发展骑兵,汉武帝练军,不先养人,而先养马,当时汉地马匹稀缺,汉武帝命令民间多养母马,又向西域求良马育种,尤其以乌孙马和大宛马最为着名。”

“甚至,为了获得配种的良马,武帝不惜下嫁公主,求得了乌孙国的良马数万头,后来听说大宛国的马更好,遣使求不得,竟派大军两次攻打,抢夺良马,乃至于修建豪华的宫殿,让马儿吃好、睡好…待遇比人都高!匈奴浑邪王王子金日磾投降后为汉武帝养马,官位堪比宰相!”

讲到这儿,柳羽望向曹操。

“瞒兄不是一直想要做‘征西将军’么?可你只知道冠军侯霍去病八百骑大破匈奴,却不知道,这八百骑的背后,这八百匹马是如何而来?没有这些乌孙马、大宛马?冠军侯能横扫匈奴,能恢复西域?能代天子在狼居胥山上祭天么?”

这…

曹操沉默了,他突然发现,与柳弟相比,他太单纯了,太天真了。

他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

“这便是陛下征调郡国马的原因嘛!”曹操反问。

“这只是一个原因。”柳羽没有去细论这个话题…

因为他清楚,天子征调郡国马的核心目的是防止…黄河水患,各地瘟疫…天灾人祸下,那避无可避的造反中,能够占据主动!

只要这些反贼没有战马,一群步兵…一群农人,不足为虑!

倒是门外的刘宏倒吸一口凉气。

他征调郡国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