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你怎么染上诗歌了?(3 / 4)

加入书签

2/2页)

    此时英答终于把嘴里的栗子糕咽了下去,长出一口气,他没空埋怨,反倒是狗腿地八卦起来。

    “钟编剧,你妹妹也在燕大?什么系的?”

    “外语,你呢?考到哪了?”

    英答讪讪地笑道,“我分儿太低,报了个心理学,没想到瞎猫碰上死耗子。”

    此时郑小龙台词说完,谭宗尧招呼一声。

    “过来吃栗子糕!”

    这话比什么都管用,大伙戏也不排了,呼啦一下子凑过来。

    燕京大学的学生都不是傻蛋,这些人分着栗子糕,也是左一个“感谢钟编剧!”,右一个“钟兄弟真帅!”,给钟山一种前世主播感谢打赏的错觉。

    郑小龙捏着一块栗子糕吃着,听说钟山是来找钟小兰的,伸手给他指路,“早晨我碰见她一回,去博雅塔看人念诗去了。”

    钟山闻言,干脆把手里的栗子糕都递给英答,转身推车去找钟小兰。

    此时是日挂中天,无风的秋日温暖舒服,钟山蹬着自行车一路到了博雅塔附近,把车停在档案馆门口,迈步朝塔下走去。

    博雅塔这名字说得好听,实际上内部是一个水塔,只不过矗立在校园里实在突兀,于是乎把外形造成了砖塔模样。

    这里毗邻未名湖,秋日的光把树叶照成缤纷的暖色,下面则是一群青年男女,热情的朗诵诗歌。

    如果一定要给现如今的文学类型排个高下的话,抛开艺术水平不谈,诗歌的流量肯定是第一。

    1979年3月,《诗刊》上同时发表了北岛的《今天》和舒婷的《致橡树》,朦胧诗开始登上舞台中央。

    虽然受到了很多主流批评乃至冷遇,但朦胧诗还是像点燃野草的火把,一下子让诗坛热闹起来。

    这个年代,好的诗歌甚至能够换一顿饭吃,更有青年诗人仅凭朗诵诗歌就可以坐上火车旅行,畅通无阻,可以说颇有盛唐遗风。

    而最追捧诗歌的就是大学生。

    作诗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

    而诗歌的内容短而有力,极其适合朗诵,只要站在人群中央来上这么几句,立刻就能得到异性的青睐,还有什么比这成本更低、更能装逼的体验吗?

    一时间,大学里遍地都是诗人。

    此刻,正有一名男“诗人”站在人群之中,慷慨激昂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

    “让地上的风吹散天上的云,让天上的云聚成奔流的雷,让……”

    朗诵到高潮处,他忽然喊破了音,显得有些滑稽。

    即便如此,围观的人群中,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依旧听得如痴如醉。

    钟山从后面挤进来,站在钟小兰旁边,看着自己这个妹妹毫无察觉,依旧沉浸在诗歌当中的样子,心中有点奇怪。

    明明当初在家里,钟友为要念诗的时候,大家不是一起抵制的吗?

    怎么到了大学里,听男同学念这些东西就能接受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