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七零)这棋你下不出来(3 / 5)
的徒弟。靳水如大师显然知道段荣华是有备而来的,而且来就是准备砸场子的,那么他依然派出了自己的徒弟,这显然说明,这个小孩子必定是十分有料的,也绝对不能小看。
围棋不是打架,不靠武功蛮力,所以历史上不乏少年天才。
想当初江小龙前世时的围棋大师吴清源,八岁时就打得水平约为业余三段的父亲没有办法,九岁又奔赴北京,斩杀声名赫赫的“北京无敌将”,真可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此时,江小龙和段荣华都平心静气下来,坐在了小棋桌前,整个书房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下都会听得很一清二楚。就连一直思维跳跃、爱说话而且经常前言不搭后语的包如兴,也安静了下来,看起来像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那种。
远处的小亭子里的棋桌也已经摆好了。人们在等待之余也都议论纷纷。梁浩然便问大家对这局棋怎么看。靳水如微笑不语,但是其他的人则七嘴八舌起来。
总体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并不看好江小龙。原因很简单,虽然他在桂山上打得黄学士毫无招架之功,但黄学士的水平毕竟不能跟苏茂才、盖晓天这样的棋界名宿相比。
而段荣华则是将这些名宿们打得完全没有了脾气,可见其实力之强劲。众人虽然口中不言,但是心里却不约而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念头,那就是:今天就算是靳水如大师亲自下场出手,会有一场精彩的对局是肯定的。但是其结果恐怕也是难以预料的,双方谁输谁赢都不意外。
江小龙毕竟年幼,虽然展现出了凌厉的杀棋手段来,但要说跟功力深厚的靳水如大师相比,在场的没有人相信他还能讨得了好去。
众人正在叽里呱啦、热闹非凡之时,只见一个靳府的下人飞奔而来,带来了第一张棋谱。
这张棋谱上只有左上角的星位上画了一个叉叉。
众人没有见过这样记录棋谱的,都感莫名其妙,只有梁浩然看懂了,解释道:“这一定是黑棋。”他转身问那个传棋谱的下人道:“他们两个谁执黑?”
“回大人的话,书房里两位大人经过猜先后,是由江大人执黑。”
话音未落,第二张棋谱就传来了。上面记录了两个圆圈和一个叉叉。梁浩然笑笑说道:“两个人都信心十足,这棋还下的挺快的。这么一小会儿就已经走了四步棋了……”
但是他的话没有说完。因为第四手棋引起了他的注意。
棋界的共识是“金角银边草肚皮”。围棋是争地的游戏,谁的地盘大谁就赢。那么在角上依托着两条边线构筑自己的地盘是效率最高的。其次是边,这里的棋势发展最好是依托一条边线来经营。最次是中央。中央虽然十分广阔,但是因为无所依托,所以建立自己的地盘最难。
所以说金角银边草肚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两位棋手一上来肯定是先抢占角地。一般来说棋盘上一共四个角,两名棋手各抢两个,分别打下自己的棋子宣示主权。
但是第四手棋段荣华却没有去占最后的那个角,而是直接挂在了左上角江小龙的星位上。
这种棋不是没有,但是如此抢先挂角争主动,似乎显示了段荣华咄咄逼人的态度和气势。
接下来的棋谱不断传来。第五手江小龙没有理会对方的挑衅,而是脱先去占据了棋盘上最后的那个空角。那么第六手棋段荣华就毫不客气地冲进江小龙的角地,点了他的三·3。
这是决心要彻底挖掉江小龙的这个角。江小龙则强硬回应,两个人没有什么试探,直接就进入了激烈的厮杀阶段。
一般来说,角部的变化是下棋的人一开始就研究的最多的,没有太多的秘密和变化可言。多数棋手在角部的战斗中都会适可而止,基本定型后就会转身它投,因为棋盘还很大,战略重点满盘皆是,到处都是空旷的大场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落子抢占。
但是段荣华却对那些地方视而不见,在这里死缠烂打,非要在这个角上纠缠不休,而且招招狠厉,江小龙无法脱身,只好奉陪到底。
从一开局他就看出,段荣华是野路子出身。但是野路子不代表不厉害。能击败盖晓天这种人物的棋手,是没有任何人敢于小看的。
双方从角部战斗开始,战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