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二六)不一样的韩秋雪(3 / 4)
夜的急行军。他们比预定的时间提早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了那片竹林。
这支部队——主要组成人员其实大都是一些工匠——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没有休息。赶到之后他们立刻就开始动手砍伐竹子——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自愿跟随江小龙南征北战的老伙计。其中有些人甚至是从墨南省就跟随而来的。绝大部分人都自觉自愿,甚至死心塌地。
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江小龙接连不断创造的传奇般的卓越战功。这些战绩不仅令人振奋和自豪,而且还很扬眉吐气。在全国战场一片灰暗的情况下,只有跟随着他老人家才能挺直腰板,才能跟任何人说起来都能气壮如牛地拍着胸脯吹一句:“老子是江家军的!”
不仅江家军的官兵们如此自豪,即算是这些工匠们的私下里,其豪气冲天的气势也决不比江小龙部队上的那些一线的作战官兵们少上半分。
江小龙的传奇般魅力让人如饮醇酒,甘愿追随。他本人也待人亲厚,没什么架子,甚至还经常跟大家一起喝酒开玩笑。
即使是对待最普通的士兵和工匠,他也没有任何的等级观念,从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地摆长官的架子——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极为少见的。
当时的大多数普通人,只要稍微有了一点点的身份,立马就想挺胸凸肚地把自己的架子给端起来,恨不得脑门上贴字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江小龙则根本不屑于这么做。
这些个工匠们多数自愿跟随着这支队伍,其实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不管是江小龙也好,张宝庆等人也好,他们的脑子就像是百宝箱一样,总是能没完没了地往外掏出许多稀奇古怪的知识和理念,设计制造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东西来。
好的工匠,尤其是愿意学习的那些年轻工匠们,总是被这些新知识和新奇的想法所迷惑,觉得只要每天紧紧地跟随着他们,就能学到许多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来。
比如蔡琰辉和司志阳这两位年轻的工匠,很早就学到了望远镜及其光学镜片的设计和制造,并且立刻沉迷于这方面的研究之中,不能自拔。他们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这方面的大师。
很多工匠都将张宝庆等人看做仙人,诚惶诚恐地想拜他们为师,甚至私下里称他们为祖师爷。还有些人则认为,像万紫霞这样的医仙,搞不好也会有什么长生不老的法子,甚至认为张宝庆等人肯定也会炼制各种仙丹,只是他们轻易不肯显露出来而已。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江小龙带的人马里面不管是官兵们还是工匠们,大部分私下里闲聊的时候也都认为:“江大帅绝对是个下凡的仙人!”谁要是敢说一声不是,他们会集体跟你急眼,不把你当场虐成一堆肉丸子外加骨头渣渣才怪。
当然也有很多外人是想要投奔江小龙麾下的,甚至就在江家军离开营地赶去赵家庄突袭之前,许多叶剑飞的部下也都曾表示,非常想要加入他们的队伍。
不过这并不容易。江小龙的人马从上到下都有一种非常自觉的集体荣誉感,不是什么人想加入就能加入的。官兵们和工匠们都会用很苛刻的眼神来审查每一个要求来加入的人,只要是看上去不怎么符合条件的,他们都会集体当场拒绝。以免混入害群之马,降低了咱们江家队伍的素质。
就算是经过层层严格审查之后加入的新人,也都要经受许多的考验。如果不能通过大家认可的一些要求的话,整个集体都会非常排斥你。
这也是这个部队始终不易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是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在赶到了那片竹林之后,张宝庆等三人亲自上阵,用非常苛刻的眼光来严格挑选那些需要砍伐的竹子。他们的审查很苛刻,不仅要求每一根竹子的竹节长短要合适,还要竹竿本身非常笔直的那些大竹子。只有他们看上的竹子,才让工匠和士兵们进行砍伐。
竹子被砍下来之后,还要迅速地就地加工——这是一个比较累人的活儿。他们首先要去掉所有的枝叶,然后将竹子一分两段,都砍成大约五米长的一节。接下来要在竹子上合适的部位开孔,还要在不破坏竹子外部的情况下,想办法打通大部分的竹节内部,让中间的孔洞全部基本贯通。
最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