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突发丧事思旁路(1 / 2)

加入书签

上辈子考大学的时候被人起了个外号,叫小镇做题家。

林承云觉得没什么可丢人的,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在那个明面上公平的战斗里出头,那是唯一的机会;

何况如今连个公平的机会都没有,他自然要想办法让自己出人头地才是,否则一辈子的泥腿子只能当炮灰,甚至连个炮灰都算不上。

休沐当日,林丰沛来接人的时候,脸上乌云密布的,让人想要忽视都难。

“二叔,咋地了?”

“初一,这件事你得撑住了,别上火。”

听到林丰沛的话,初一越发茫然了,林老头前儿还带着许氏来参加桃花女儿的满月酒,身体很健康的,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那么就是其他人了。

林丰沛把东西都给抬上车以后,叔侄俩就驾车出了城,等到没有人的时候,才告知初一,他的外祖父母没有了。

“老两口不知道死了多久了,还是眼瞅着快过年了,你爷奶怕你娘一年都不去探望他们二老一回,生怕他们在你上府城的节骨眼上被人忽悠着当枪使了,结果一去才发现出了事。

前儿报了官,你儒伯亲自点了人去瞧的,老爷子的脑袋被砸了,老太太是吊死在病床旁边的;

你舅舅一家子都不知所踪,问村子里的人,说是之前唐氏不知道招惹了什么人,母女俩回了一趟娘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至于父子俩,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

可不论如何,你娘要守孝三年,你虽然是外孙,怕是也要跟着守孝,你爹娘盘算着日子,明年的秀才试怕是去不成了。”

虽然有 ‘ 子不藏爷 ’ 的说法,可对于读书人的孝还是很看重的,外孙子女也需要给外祖父母守孝五月,在孝期未尽之前,不能上路去府城;明年的院试是科试,二月份就要考,所以明年的院试是注定要耽误了;

若是明年是八月份才考的岁试,想来家里人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林丰沛看自己说完了话以后,默不作声的初一,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来安慰了,下一次考试还要等两年,迎弟说什么都等不及了,乡下的姑娘哪有十八九岁还不嫁人的。

叔侄俩一直沉默的回到家里,林老头和许氏正在西屋收拾东西,两家虽然多年都不怎么乐意走动了,可在外人看来始终是亲家,就算是为了面子情,也得送些东西去。

“丰收啊,我和你娘上了年纪,就不去了,你推着这些东西自己去就是了,寒冬腊月的,初一身子骨不好,就留下陪着我们,你去了就跟儿媳妇这么说,东西我都准备好了,早些动身吧。”

“唉,好嘞,爹。”

林丰收推着手推车就走了,走的时候,林丰沛和初一还没有回来呢,丧事老两口是不会让初一去的,他们可没有忘记当初唐氏母女俩想要摔死初一,让自家儿子儿媳去供养他们家的那个蠢蛋。

“初一啊,以后你就住西屋,东西让你爷和你二叔给搬进来了,书什么的,他们不敢乱动,一会儿你去收拾一下。”

“好啊,奶。”

初一在书院一边背书一边趁着回来的时候把自己记住的默写下来,对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上辈子背得滚瓜烂熟, ‘ 手字笔录 ’ 这一句深以为然,自己没有的东西,既然能有渠道接触到,自然要想方设法的留下来。

就算他不能成为一代大儒,至少也能让家里的后代逐步走上书香门第这条路,寻常农家在没有底蕴的情况下,想要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不就是因为书太贵了吗?

县学里为了培养人才,定下每个月发一刀上好的宣纸,不就是为了鼓励人努力读书上进吗?不单单是为了让他们的政绩好看,更是为了让有能力读书的人早早的考出来,这样他们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些。

买书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一套印刷本的四书五经要十两,手抄本里因为在抄写的时候需要把注释一并抄上,足足需要二十两,林家一年的收成买完了书以后,再加上束修和住宿费伙食费,几乎所剩无几。

这还是家里有两个壮劳力,一头驴外加二十亩地的中等人家,要是家里人口多收入少,只怕读书会更艰难。

就这没有算上笔墨的费用呢,一块最普通的墨条要二两,按照他现在每个月都要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