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降(2 / 4)

加入书签

学术界二十多年,还噶了30万人的脑子,把3万人弄成了白痴。

要说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那么近年以来,还有米国相关致命专家关于哺乳动物干细胞心脏再生大量造假,时间跨度将近二十年,前后造假文章和专利上百,骗取经费以十亿计,严重影响了相关学术的正规发展,经费和时间损失巨大。

所以说这事国内外都有,不能单单拿国内说事。

很多人以为国外的科研人员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宽松,这只是一种宣传。

其实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之前很火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一个加州的在校研究人员,只能住合租公寓,找一个漂亮的餐厅服务员当女朋友被看做是高攀,为了科研经费甚至要陪富婆,此外还有很多。

“小赵,现在很多人认为,国内不重视科研,年轻人,多少有点怀才不遇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印象。”

李宏巍教授又有些感叹的说道。

关于年轻人老是感觉怀才不遇这一点,其实李宏巍教授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怀才不遇,更多人觉得自己的平台耽误了自己的发展,但其实真的换了个平台,能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立刻就怂了。

都在一个单位上班,相处了那么多年,哪有那么多怀才不遇,都是普通人,工作中也没有看到啥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想法,差别是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不是天才。

在科研这个领域,承认自己平庸是很难的,相比之下,把锅甩给别人更加的容易。

说句实话,科研实在是太难了。

关于科研,有三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首次,90的科研和科研人员就是一辈子也没做出什么成就的,剩下还有9只做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但要找出谁是那1,还有给那不知道在哪的1铺路,需要另外99的人负责铺路和当分母。

其次,科研必然出现学阀,因为在不管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都发展到如此地步的今天,科研人员做的东西都是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只有小圈子的人才能看得懂,其他人根本理解不了这是在干什么,那么一定会形成学科内的权威组成小共同体,形成学阀。

你敢想象自然基金交给某几个马院在职硕博毕业的领导评价甚至是全民选秀的场景吗?

再者,科研需要大量的金钱,理工科研究的投入是极端惊人的,也就注定只有不差钱的国家才能在理工领域取得突破,这也就是中国这些年自然科学成就的一大原因:有钱才能买足够的高精尖仪器,能养挖最顶尖的团队。

缺钱的学校逐渐掉队,不差钱的学校发展向好。

这三点全世界都一样,大哥不笑二哥,只要要做科研就必然会有这些特点,属于正常现象,要做的是有意识地控制不利影响,及时果断打击问题过于严重的。

“真要能做出成绩的,或者是真正的天才,这样的人,所绽放的光芒,是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情都遮掩不住的,小赵,你一定要相信这一点。”

顿了顿,李宏巍教授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番话,是他对赵恒一个很大的期许。

“我知道了,教授。”

赵恒点点头,李宏巍教授这番话可以说是掏心掏肺了。

“小赵,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医学是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学科,没有之一。

但你也知道,在资金投入和重视方面,生物医学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我们搞生物医学的,不能太拘泥于眼前。”

李宏巍教授又说道。

他说这番话,是有实际意义的,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研究最新代的战机、导弹或者航空航天科技,肯定要比研究某种疾病获得的资金投入和重视来的更多,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

“如果用来研究怎么杀死人类的资金和投入全部用来研究生物医学和农业的话,说不定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一百年了。”

听到这话,赵恒也是半开玩笑的说道。

这话也许不是调侃,但事实是,这是人类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虽然这是终极的理想。

“这个目标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了,在你这一代或许是有点希望的。”

李宏巍十分和蔼的笑了笑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