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原来匠人们可以这么主动二合一(3 / 4)

加入书签

一本书可是不便宜。

他愿意送,那就是很大的诚意了。

“你有那个心,不如送点肉给我。”

唐贵冷哼一声,对孔小乙的回答很是不满意。

那书能当饭吃吗?

为什么作坊里头这几天那么多人都在看呢?

这也是他越来越恼火的原因之一。

“师父,这等级制度考核,我觉得真的非常重要……”

“行了,我先下值了!”

唐贵不想再听下去,直接走人。

……

“王爷,第一次匠人等级考试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就在下个月的初一。”

“到时候我们王府的作坊,还有张軏、朱勇他们几家的作坊,都是会同步参与。”

知道朱瞻墉很重视,所以于谦亲自整理了情况给他汇报。

“目前匠人们的反映如何?”

朱瞻墉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每个事情都亲自去跟踪。

那样会累死的。

“以前的匠人,普遍都没有特别大的积极性。

哪怕是在我们王府旗下的匠人比其他作坊好一些,也是好的有限。”

“但是这一个政策公布之后,那些匠人,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匠人,积极性完全不同了。”

“说实话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积极主动学习的匠人了。”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将来这个制度丢匠人们的激励作用绝对是非常大的。”

“很快的,各个作坊可能就会迎来一波技术创新和突破。”

于谦现在对朱瞻墉是越来越佩服了。

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就能让匠人的积极性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有一些原本不积极的匠人,也被动的因为其他匠人的努力,不得不努力一些。

哪怕是想要躺平,都躺不平啊。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让匠人们从大明的发展之中获得了好处,那么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提升上来。”

“这对匠人,对越王府,对大明,都是一件好事。”

地方的治理,有时候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

把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利益,这就是发展的目的。

其中任何一方不平衡,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现阶段的广东布政使司来说,作坊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而各个作坊里头的匠人,就是其中真正的执行人和受到自己的人。

“现在只是广州府这边的部分作坊开始实施,如果大明所有的作坊都能实施,到时候的刺激作用就更大了。”

“对了,王爷,据莪了解,新的论文发表激励制度和匠人等级制度公布之后,蒸汽机研究所那边的一些匠人,积极性也非常的高。”

“甚至到了晚上的时候,都还有匠人在加班进行一些测试。”

“特别是橡胶硫化方面,他们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估计很快就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蒸汽机了。”

于谦及时的给朱瞻墉汇报了一个好消息。

看了《自然与科学》上面朱瞻墉亲自撰写的论文之后,于谦对于蒸汽机的用途和前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设备,显然会对大明未来几十年产生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论文之中提到了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火车,能够彻底的改变现在的运输和出行模式。

如果大明各个地方都有这样子的火车的话,简直没有办法想象会变成什么样子。

“蒸汽机研究所的情况,每个月至少跟我汇报一下,一旦有突破之后,立马进入到大规模的量产。”

“对了,相关的作坊,也要及时的准备,不要等到技术成熟了,却是没有合适的作坊大规模的生产。”

在朱瞻墉看来,蒸汽机这个东西,每年的需求可不是几台、几十台,而会是几百台、几千台,甚至几万台的规模。

这种情况下,单单靠研究所内部手工安装肯定是不够的。

专门生产蒸汽机的作坊的修建,就显得很有必要。

甚至在这个作坊之中,可以首先使用蒸汽机作为一些辅助动力,最先享受产品的成果。

“王爷,这方面的工作之前就已经展开了,现在就等技术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