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老和尚(1 / 2)

加入书签

“瞻基,你弟说的有道理,这事问少师是可行的。

别看他只是僧录司左善世,官位不起眼,但是皇上对他的信任远超其他人。”

听了朱瞻墉的话,张妍眼前一亮。

不管是为了打听清楚情况,还是要请人去朱棣那边说清,姚广孝无疑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

朱棣经常往来于南京、北平之间,并几次征伐大漠,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

永乐五年,姚广孝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

可以说他不仅跟朱高炽的关系很好,跟朱瞻基更是师徒一样。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瞻基就是姚广孝的关门弟子啊。

“找老和尚啊……”

朱瞻基纠结了一会,不过也想不到更好的主意,“行吧,那我就问问。

瞻墉,主意是你提的,你跟我一起去吧。

我跟你说,老和尚有时候很邪门的,单独跟他在一起,我都有点发怵。”

黑衣宰相姚广孝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当世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他看人的眼光绝对是很厉害的。

哪怕是聪明如朱瞻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也像是没有穿衣服一样。

这种感觉,肯定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

“可以啊,正好我也去长长见识。”

对于姚广孝这个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物,朱瞻墉还是很好奇的。

很显然,这肯定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

但是,绝对不能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僧人来看待。

“那你们还等什么?现在赶紧去啊。”

张妍现在是真着急了。

东宫如今不差钱,哪怕是朱瞻墉从倭国搞回来的黄金给了朱棣一半,日子也还是很好过。

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舍得太子妃的位置?

……

鸡鸣寺就在皇城不远处,自古有“南朝第一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首的美誉。

在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而明朝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扩大规模,并御题“鸡鸣寺”

,后经不断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

姚广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如今就住在鸡鸣寺。

“老和尚,你赶紧下来!”

当朱瞻墉跟朱瞻基来到鸡鸣寺的时候,却是正好碰上道衍和尚耍杂技一样的在高空中走绳索。

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看的朱瞻墉一阵担忧。

不过,朱瞻基就不同了。

很显然,对这个场景,他应该比较熟悉。

“你小子,今天怎么舍得来我这里啊。”

姚广孝一个飞跃,脚踩在旁边一个大树的树干上面,然后几个跳转就落在了地面上,把朱瞻墉看的目瞪口呆。

好好地历史剧,莫不成变成武侠剧了?

这老头的身手怎么那么灵巧?

“少师,你那功夫,可否教我?”

朱瞻墉忍不住舔着脸上前。

虽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更不用说火枪。

但是关键时刻,自己的身手好还是可以保命的。

“三弟,你就熄了这个心思吧,老和尚这几招就是糊弄人的。

他天天在那绳索上行走,怎么下来都是演练了无数遍的。

你让他换个地方这样子试一试?不把腿摔断了我给你姓。”

朱瞻墉那看到美女一样的猪哥样,让朱瞻基有点不爽。

他可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一身武艺在皇子皇孙里头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自己的弟弟不去崇拜自己,反倒是对老和尚那么感兴趣。

这眼睛是瞎了吗?

不知道自己那些才是真本事吗?

“跟我姓你不还是姓朱?”

朱瞻墉从“老和尚”

的称呼上面就看出了自己大哥平时是如何跟道衍相处,也对道衍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判断。

自然而然的,他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