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见朱棣(2 / 2)

加入书签

态度倒是好的很。

“爷爷,您就是我们大明的定海神针,孙儿肯定是希望您一直都在南京城呀。”

虽然朱瞻墉心中确实是希望老爹一直监国,但是有些事可以想,不能说。

“哼,倭寇哪里有那么容易剿灭的,这一次你只是运气好,下次就未必了。”

“爷爷说的是。”

“哦?那你倒是说说朕怎么就说的是了?”

朱棣总觉得自己收到的关于朱瞻墉的汇报有水分,所以升起了考校的心思。

永乐朝的倭患虽然没有嘉靖年间那么严重,但是沿海各处时不时就会有倭寇出没,也是给朝廷带来了不少困扰的。

“爷爷,孙儿说了您可不要不高兴啊。”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那……那我真说了啊?”

“说!

难不成朕还能吃了你?”

“其实倭寇里头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百姓,背后也与我大明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瞻墉一句话就把朱棣和朱瞻基给说楞了。

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爷爷,瞻墉年纪还小,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就在那里瞎说,您不好介意呀。”

反应很快的朱瞻基立马就起身给朱棣解释了起来。

他是真的怕自己这个弟弟再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出来。

东宫里头有个老爹已经够自己操心了,要是再来个不省心的弟弟,他觉得身体吃不消啊。

“瞻基,朕没有问你,你不要说话。”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瞻墉,你继续说,大胆的说!”

“爷爷,这一次我去了宁波,也去了倭国,途中也了解了一下大明沿海的情况。

自古以来,海贸的利益都是非常夸张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有一倍的利益,他们就会去铤而走险。

只要有两倍的利益,他们就会藐视一切律法。

如果有三倍的利益,他们就什么事情都敢做。

孙儿把雪花糖从大明运输到倭国,以十倍的价格售卖也可轻而易举的出售,这里面的利益已经远远不止三倍。

这说明海贸的利益是及其夸张的,不管是倭国人还是沿海的士绅,都是舍不得放弃的。”

朱瞻墉一边说,一边观察朱棣的反应。

不过后者除了刚开始有点吃惊之外,现在反倒是淡定了很多。

“之前我大明除了跟各个国家的使臣有勘合贸易之外,民间已经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海贸了。

这么一来,大明的各种货物在倭国等海外各国自然就变得更加紧俏,价格变得更高。

不管是大明出产的什么货物,运输到海外之后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暴利。

这也是为何这些年倭寇侵扰沿海州县的时候,往往什么东西都被搜刮一空。

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运输出去之后,都是钱。”

看到朱棣似乎没有要阻止自己的意思,朱瞻墉干脆继续说下去。

大明要发展,海贸是一定要搞起来的。

虽然如今朱棣还没有叫停南京和宁波允许海贸的事情,但是谁也不知道哪天就被喊停了。

“所以你认为倭寇会屡禁不绝,是因为海贸被禁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