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国之卷 第三十七节 建文迷踪二(2 / 3)

加入书签

这样的结构并不稳定,也许不出两百年,这处喀斯特石穴就会因顶上花冈岩山体挤压的巨大压力而崩塌,那么建文帝后人的线索就永远被埋藏在长宁山之下再也无法与世人相见。

崔云红心中不禁感概道,是穿越才让我们有了破解历史谜题的机会啊!

往内走了约三十来步,石洞内空间逐渐宽敞起来,但洞外的阳光却无法再穿透进来,温度也随之降低了好几度。

崔永芳赶忙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安娜身上。

黄世东取出打火石准备生火照明,崔云红示意不用,随即从包内取出一个矿灯来,打开瞬间就把石洞空间照得敞亮。

“崔兄!

这是何物?竟如此神奇!”

“啊,此物乃是矿灯,最适合在洞穴内使用,还能检测到毒气……”

“澳洲造物果然神奇!”

黄世东激赏道,“不知此灯售价几何,此物可堪大用!”

“这个我们不卖的……”

一听又是非卖之物,黄世东直摇头叹息道:“澳洲这么多神器神药,却均不外售,望洋兴叹啊望洋兴叹啊……”

“额,黄兄不必沮丧,我们在南边挖地油,到时候出油了做成油灯,也是颇为好用,到时送黄兄几盏……”

崔云红赶忙劝慰道。

“谢过崔兄了!

黄家定用重金购买此物,决计不让首长们吃亏!

还有……神药之事,崔兄也请一定帮忙说合,黄某实在感激不尽……”

这几天的相处下来,崔云红已经对渤泥的华人心生好感,也对他们面对凶暴疟疾的无奈生出恻隐之心,“要不回去帮他们搞点疟疾药物的配额来?”

虽然嘴上还是没答应黄世东的请求,但他和吴廷伟也不像之前那样坚决地对买药之事一口回绝。

石洞尽头是一道木门,上面挂着大锁。

朱顺燊从腰间取出钥匙打开挂锁,将门推开。

里面漆黑一团,却有微风,说明里面是通风的。

里面漆黑一团,朱顺燊却是熟门熟路,取了一个火把径自走进去,不一会,里面便亮起了灯光。

几人这才走了进去。

原来这是一处大型石洞,面积约有二百多平米,最高处足有十几米。

石壁和地面都经过人工打磨处理,十分平整,内部还有石阶和一些陈设。

崔云红草草扫视了一下石洞,发现东西还真不少,正中是一座石头宝座,宝座前是石制的炉瓶五事和一对装满了油脂的大瓷罐--万年灯。

这样的万年灯洞内还有几个,全部点亮之后,光线已经足以看清洞内情况了

宝座后面是一张石制的屏风。

屏风前有一张石制长供桌,上面供奉着十几块牌位。

绕过屏风,却是一张黄花梨大木床。

看得出年代十分久远。

上面还垂落着一些已经朽烂风化的帷幕锦绣。

朱顺燊说这床是建文帝太子朱文奎殡天时的灵床。

下葬之后,便被搬到此处了。

“原来如此。”

吴廷伟抑制不住的兴奋同时又暗暗疑惑,为什么不放建文帝大行时的龙床呢?他大概看了看,石洞内虽无棺椁,却是按照陵墓的制度,具体而微的设置的。

东西角落里有十多个大箱子堆放在一起……石洞内这些尺寸颇大的物件也印证了崔云红的猜想——石穴是在被不断挤压缩小的,原先的洞穴通道还能让大件物品陈设顺利进入,现在却只能容一人通行,现在如果想把里面的东西搬出去就非得拆成零散小件不可……也许不到二十世纪这处石穴就会被挤压得彻底消失……

“朱允炆让子孙后代把牌位放在这个密室,坟地不留墓碑,想来也是不得已为之,朱棣可是到死前都在找他的下落啊…”

在供台之上,共计有十四块木制先祖牌位静立于前,但上面摆放的牌位东倒西歪,满是灰尘,似乎很久没有人来祭拜过。

“请容我祭扫下,大疫后就没来过这里,后来又是大哥二姐生病,继而我自己又病倒了已经快一年多没来祭拜先祖……”

朱顺燊动手清理起供台,又从行囊里取出贡品好一会儿忙活。

崔云红和吴廷伟在朱顺燊整理的时候读起了牌位上的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