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他决定动手整理一下(4 / 5)

加入书签

案件十倍的体量,像一座沉默的小山,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艰险。

若是以前的郑建国,或许会眉头一皱,说一句“再难也得理清,这是年终考核的重中之重”

但现在,他只是平静地走过去,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卷宗,指尖轻轻拂过封面上那一行烫金的“绝密”

字样。

他心里没有波澜。

这不再是那个压得他喘不过气的梦魇,而是一份已经完成、可以客观审视的功绩。

他不再是那个身处风暴中心的当事人,而是这起案件历史的记录者和总结者。

“别急,”

他温和地说,“这案子特殊,不能按常规方法统计。

你把所有的查封、扣押、冻结清单都单独抽出来,我来跟你一起核对。

老张,你那边把今年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串并一下,做一个整体的技战法分析。

我们不光要汇报破了多少案,更要总结出经验,给明年的工作提供指导。”

他拿起一支笔,和小李并肩坐下,开始逐项核对那些天文数字般的金额,条理清晰,耐心十足。

他的这份镇定,像一股清流,瞬间抚平了小李内心的焦躁。

写报告,开评审会。

年终总结报告的初稿很快出来了。

郑建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仔仔细细地修改。

他不仅修改数据和措辞,更是在调整报告的“灵魂”

在描述王伟明案的功绩时,他删掉了那些过于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华丽辞藻,转而用了更多的篇幅,去详细记录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的贡献——技术科的同事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线索,法制科的同事如何确保了每一份证据都无懈可击。

他的笔下,这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集体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评审会那天,市局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各级领导。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气氛严肃而庄重。

轮到郑建国言时,他稳步走上言台。

他没有带厚厚的讲稿,只有一个简单的提纲。

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紧张。

他想起去年,也是在这里,他因为一个案子的汇报准备不足而被领导点名批评,当时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而现在,他站在同样的位置,内心却是一片澄澈。

他不再需要用激昂的语调去证明什么,也不再渴望用赫赫战功来填补内心的某个缺口。

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通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

他用精准的数据说话,用详实的案例佐证,将经侦支队一年来的工作娓娓道来。

当提到王伟明案时,他没有过多地描述过程的惊心动魄,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案件告破后,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的巨额经济损失,以及这个案件对整顿金融秩序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上。

他的言,没有惊涛骇浪,却像一条大河,沉稳、有力,蕴含着奔流入海的气魄。

虽然忙碌,但一切都有条不紊。

年终评审会结束的那个下午,当市局领导宣布散会的那一刻,整个大会议室里,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紧绷到极致的弦,“嘣”

地一声断了。

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此起彼伏的吐气声,汇成了一股带着解脱意味的微风。

之前还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的同事们,身体瞬间松弛下来,靠在椅背上,伸着懒腰,活动着僵硬的脖颈。

郑建国站在言台上,看着台下瞬间鲜活起来的众人,心中也涌上一股暖流。

他走下台,小李和老张立刻围了上来。

小李的脸因为兴奋而微微涨红,他压低声音,却难掩激动:“郑队,您刚才言太稳了!

咱们支队今年这成绩,年终奖肯定少不了!”

老张则笑着拍了拍郑建国的胳膊,眼神里满是欣慰:“总算是忙完了,今年能踏踏实实过个好年了。”

局里的气氛,就在这片刻之间,从高压紧绷的战时状态,切换到了轻松和缓的模式。

回到支队办公室,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大家见面聊的,不再是“那个嫌疑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