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科研攻坚,金融防线初构筑(1 / 2)

加入书签

六点十七分的波形数据在屏幕上凝固,林晚指尖划过平板边缘那张夹着的红标纸条,目光落在科研室方向。她起身时没有发出声音,走廊灯光随着她的步伐一盏接一盏亮起。

科研组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频的键盘敲击声和压低的讨论。她推门进去,几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同时抬起来。老陈坐在主控台前,正反复放大一组资金流图谱,眉头拧成结。

“七年前那次,并不是孤例。”林晚把平板放在桌上,调出那份模糊的时间戳,“他们用同样的节奏试过一次,只是当年没人看见。”

一名技术员凑近屏幕:“可数据残缺太严重,我们连交易主体都拼不全。”

“那就从节奏本身开始。”她走到投影墙前,用笔圈住六点十七分这个时间点,“把它设为基准锚点。所有近三年内发生过并购、注资或股权变更的企业,只要时间落在这个节点前后两小时内,全部纳入筛查范围。”

老陈抬头:“你是说,他们不是随机选时间,而是按固定模式行动?”

“就像钟表。”她说,“每一次脉冲,都是他们在校准自己的节奏。我们要做的,是反过来用这个节奏,找出被他们动过手脚的痕迹。”

室内安静了几秒。有人开始重新整理筛选条件,另一人打开后台日志接口,准备对接历史数据库。

“别再边查边建模了。”林晚扫视一圈,“现在分两组:一组专做资金流动图谱,只负责还原路径;另一组专注行为算法,研究他们的操作逻辑。资料整合交给辅助团队,你们只管往前推。”

老陈缓缓点头,迅速调整任务分配。林晚没走,靠在墙边看他们重新分工。终端陆续弹出新的分析窗口,进度条开始缓慢推进。

三小时后,第一次模拟测试失败。模型捕捉到了十二起异常交易,但其中九起属于正常商业波动。误报率超过六成。

“这样没法用。”一名算法工程师摘下眼镜揉太阳穴,“我们缺的是判断依据,不是数据量。”

会议室陷入沉默。有人提议引入外部风控平台的数据接口,立刻遭到反对。

“一旦接入第三方系统,等于把我们的防御思路暴露出去。”老陈声音沙哑,“而且谁知道那些平台有没有被渗透过?”

争论持续了十分钟,最终无人表态。林晚始终站在角落,直到会议结束,所有人散去。

她走向老陈,轻声问:“你脑子里在转什么?”

他愣了一下:“一个细节。某次并购案里,目标公司法人变更前七十二小时,账户突然收到一笔零点零一元的转账。银行记录显示是系统自动触发的验证金,没人注意。”

林晚盯着他:“你觉得这不是巧合。”

“我不知道。”他说,“但我总觉得,这种微小动作,像是某种开关。”

她没说话,闭上眼,集中精神。再次睁眼时,目光落在老陈瞳孔深处。短短几秒,她看到了那个画面——不是完整的推演,而是一种直觉般的闪现:dorant账户被激活,权限链松动,一道隐蔽的通道悄然打开。

她转身走向控制台,调出权限变更日志界面。“把所有涉及法人变更、股权结构调整的企业名单列出来,加上一条筛选条件:近三个月内有过金额低于一元的跨账户转账记录。”

技术员照做。系统筛选出四十七家企业。

“再加一条,”她说,“这些企业中,是否有任何一家,在变更前后七十二小时内,出现过员工权限异常提升或设备认证密钥更新的情况。”

结果跳出:十九家。

“就是它了。”老陈低声说。

接下来的十二小时,科研室灯火未熄。团队将“微交易触发机制”嵌入预警模型,作为第一道识别阈值。每当系统检测到极小额转账与权限变动同时发生,便自动标记为高风险节点。

第三次迭代完成后,误报率降至百分之二十三。屏幕上终于出现一条稳定的预警曲线,能清晰捕捉到三次历史脉冲信号对应的金融异动。

老陈靠在椅背上,手指还在微微发抖。他盯着那条线看了很久,忽然说:“这不只是防御。”

林晚站在他身后:“你说什么?”

“他们在用最小的动作撬动最大的变化。”他声音很轻,“而我们现在,学会了怎么提前听见那根杠杆落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