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小组启程,初遇文化阻隔(1 / 2)
主控台的警报提示音尚未完全消散,林晚的手已经划过屏幕,将南美节点的异常重传记录标记为待查优先项。她没有抬头,只低声说:“通知外勤组,按原计划出发。”
苏悦站在她身后,手里捏着刚打印出的行程确认单。“签证通道已打通,所有人持商务考察名义入境,装备在两小时前完成封装。”她顿了顿,“他们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预计七小时后抵达目标城市。”
林晚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动态图谱上。那个东欧中枢依旧维持着低频信号输出,而南美分支在发出三次重传请求后,陷入了短暂静默。
她调出通讯权限界面,远程激活了小组携带的加密频段。绿色指示灯逐一亮起,代表所有设备已完成跨境信道切换。这是联盟最新型的防截获系统,能在不同国家的通信网络间自动跳转,避免被单一节点锁定。
“只要他们落地,第一件事就是接入本地合规顾问。”林晚说,“别再犯上次在卢森堡那种问题——直问财务结构,等于当面质疑对方诚信。”
苏悦应了一声,转身去核对联络名单。林晚则继续盯着屏幕,指尖轻点,将外派人员的实时定位同步到主地图。七个红点正从云都的不同方向汇合,驶向国际机场。
六小时后,第一批定位信号在境外基站上线。
林晚调出视频连线窗口,画面里是调查小组临时驻地的酒店会议室。五名成员围坐在桌前,神情疲惫但清醒。领队打开背包,依次取出记录仪、信号扫描器和伪装身份文件,一一确认状态。
“我们按计划接触了当地行业协会的联络人。”领队汇报,“约好了明天上午十点见面,地点是一家私人会所。”
林晚皱眉。“会所?不是之前说的商务中心?”
“对方坚持。”另一名成员接过话,“说是‘更便于深入交流’。但我们提交的访谈提纲被退回了,理由是‘内容过于直接,不符合本地沟通习惯’。”
苏悦在一旁快速查阅资料,眉头越皱越紧。“我刚查了他们的商务礼仪手册,这类场合通常需要提前两周发送正式邀请函,附带礼品推荐清单。我们这个提纲,连基本格式都不符合。”
林晚沉默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你们现在手头有准备什么见面礼吗?”
“带了些纪念币和公司定制钢笔。”那人回答,“但不知道是否合适。”
“立刻换。”林晚说,“找本地顾问采购一批手工茶具,价格适中但包装精致。明天见面时先聊行业趋势,再谈合作可能。别提数据、技术或者资金流向,一个字都不要提。”
小组成员面露迟疑。“可我们时间有限,如果一直绕圈子……”
“你们的任务不是当场拿到答案。”林晚打断,“是让他们愿意继续见你们第二面。”
通话结束后,林晚靠回椅背,闭眼三秒。她知道这些人都经验丰富,但在陌生环境里,经验反而容易变成惯性思维。前世她在跨国项目中吃过太多这种亏——以为逻辑清晰就能推进工作,却忘了人情世故才是真正的入场券。
她重新睁开眼,调出小组成员的情绪监测面板。这是新启用的功能,通过微表情识别和语音波动分析,大致判断远端人员的心理状态。屏幕上显示,领队处于轻度焦虑状态,其余三人情绪平稳,有一人表现出轻微挫败感。
林晚决定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她凝视摄像头,集中精神。画面中的五张脸依次闪过,她的意识短暂切入。那一瞬,她看到了他们脑海中最强烈的情绪:一人担心任务延期会影响晋升,一人怀疑这次行动是否真有必要,大多数人虽然不甘,但仍选择相信总部决策。
她关掉能力,额头微微发烫。今天已是第二次使用,不能再多。
她重新接通视频。“我知道你们都想尽快推进。”她说,“但节奏错了,走得再快也是原地打转。记住,我们不是来证明自己有多聪明的,是来拿信息的。方式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她停顿一下。“从明天开始,调整策略。先参加一场行业沙龙,不必发言,只听;赞助一次小型论坛,金额不用大,态度要诚恳。让人觉得你们是来合作的,不是来查账的。”
小组沉默了几秒,随后领队点头。“明白,我们重新准备话术。”
第二天下午,林晚收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