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舆论监控,防止恶意抹黑(1 / 2)
屏幕上的波形再次跳动,林晚盯着那串熟悉的脉冲节奏,手指在终端边缘轻轻划过。她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将那段数据截取下来,加密发送至市场团队的独立通道。
走廊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苏悦推门而入时带着一阵风,发丝微乱,手里攥着平板。“刚收到你的消息,已经按预案启动了。”她把设备放在桌上,指尖快速滑动,“三级响应机制激活,二十四小时轮值组两小时前就位。”
林晚点头,目光仍停在主控屏上不断刷新的舆情热力图。红点零星闪烁,集中在几个非主流论坛板块,尚未扩散到主流平台。但她清楚,这种缓慢升温的节奏,正是对方惯用的手法——先在边缘地带埋火种,等情绪发酵到临界点,再借外部力量引爆。
“他们不会只靠技术试探。”林晚终于开口,“既然能追踪我们的监测模式,就不会放过舆论场。”
苏悦皱眉:“你是说,他们会同步发动心理攻击?”
“不是‘会’,是‘已经在做了’。”林晚调出一组后台日志,“你看这里,三个小时前,一个长期沉寂的行业分析账号突然更新,内容引用我们上季度公开项目的部分参数,但刻意省略了前提条件,制造出资源倾斜的假象。”
苏悦放大那条动态,脸色渐沉。“这不是普通质疑,是精准扭曲。评论区还有七个新号在同一时间段密集回复,用词相似,Ip分散但行为高度一致。”
“刷量团伙。”林晚语气平静,“他们在测试反应速度。”
苏悦立即转向身后的操作员:“启动关键词矩阵,把‘垄断’‘黑箱’‘操控’这些词设为一级警报,接入传播链路追踪系统。”
指令下达后,大屏上的数据流开始重组,一条条信息路径以节点形式展开,可疑账号被自动标记为深灰色圆点,并逐步连成网络结构。
林晚站起身,走到苏悦身后。她没有立刻使用能力,而是观察了片刻团队的工作状态。键盘敲击声稳定,指令传递清晰,没有人表现出慌乱或懈怠。
她这才凝视苏悦双眼,悄然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画面浮现的瞬间,她看到的是昨晚两人通电话的画面回放——苏悦站在宿舍窗前,手里握着一杯凉透的茶,反复回想林晚说的那句“他们学会了观察”。焦虑像细线缠绕着她的思维,但她压住了冲动转发澄清帖的念头,选择先建立监控体系。
林晚收回视线,语气放缓了些:“按b方案走。先锁定源头,再释放回应。别给他们制造对立话题的机会。”
苏悦点头,随即下令:“技术组,逆向追踪发帖设备;法务准备侵权申诉材料;对外发布小组整理项目审计报告摘要,十五分钟内上线官方账号。”
时间一分一秒推进。凌晨四点十七分,系统首次触发红色预警。
目标出现在“深流社”论坛,标题为《所谓正义背后的利益链条》。文章以半匿名形式发布,作者自称“前内部人员”,列举三项已公开的技术合作案例,却将其描述为“变相利益输送”,并暗示联盟正在构建封闭生态。
更危险的是评论区。短短十分钟内,已有超过五十条高赞评论跟进,多数使用“细思极恐”“早该有人说了”等情绪化表达,且用户注册时间集中在过去一周内。
“人工操控痕迹明显。”苏悦紧盯传播曲线,“如果不干预,六小时内可能冲上热搜预备榜。”
林晚扫了一眼Ac地址追踪进度条,还剩百分之三十八。“等不了了。先下架,再追责。”
话音落下不到一分钟,平台反馈确认原帖已被删除,同时封禁关联账号三个。市场团队同步发布的澄清声明迅速覆盖搜索词条,附带的审计报告链接点击量在三分钟内突破两千。
短暂的压制带来了片刻安静。
但林晚没有放松。她调出语义分析模块的历史记录,发现从凌晨三点起,已有多个账号开始使用更隐蔽的话术:“听说最近某些机构动作频频”“有没有人关注背后的资本影子”“看似公益,实则闭环”。
这些句子不带具体指控,却在引导怀疑。
“他们在调整策略。”林晚低声说,“避开关键词检测,改用暗示性语言。”
苏悦立刻反应过来:“启动AI情感模型,识别潜在敌意账户群组。”
系统重新加载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