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暗流潜藏,市场危机预警(1 / 2)
主控屏右下角的提示框还在闪烁,灰蓝色边框标注着“低风险”,系统自动归类为常规网络扰动。林晚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关闭弹窗。
她记得那串代码片段——不是攻击指令,也不是数据窃取脚本,而是一种伪装成同步协议的探测信号。它试图嵌入联盟的日志回传通道,像一滴水混进溪流,悄无声息地观察流向。
林晚调出接口日志,时间戳倒序排列。那条访问记录夹在数百个正常请求之间,来源Ip已被标记为某家边缘云服务商的共享节点。表面看毫无异常,但她的指尖在回车键上停顿了一瞬,随即点开原始报文解析层。
微量异常代码浮现出来:一段被压缩三次的隐藏负载,解码后指向一组境外中转地址。更关键的是,它的通信节奏与新势力覆灭前最后一次服务器心跳完全一致。
她没动,也没说话,只是将这段代码拖入本地沙箱环境,启动模拟运行。屏幕左侧跳出一个虚拟网络拓扑图,信号路径开始自动追踪。三秒后,三条分支线路同时亮起,分别接入东南亚、东欧和南美三个离岸金融枢纽的公共数据港。
这不是残党反扑。
林晚关掉沙箱,切换至市场分析界面。她手动输入筛选条件: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注册资金低于五百万、成立时间不足两年、且合同周期集中在十五到三十天之间的企业交易记录。
结果跳出来时,她瞳孔微缩。
三百七十二条交易流中,有四十七笔呈现出近乎相同的模式——高频短周期采购、现金结算比例异常高、物流信息模糊或缺失。这些公司分布在不同行业,但它们的资金最终都通过三级跳转,汇入三家注册在避税岛的壳公司账户。
而这三家壳公司的公开股东名录里,赫然关联着曾为新势力提供零部件代工的二级供应商。
她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前世她曾在一家跨国集团做过半年财务审计,见过类似的洗钱手法。通常用于转移非法资产,或者……为大规模市场操纵做准备。
林晚重新打开“破晓之序”的操作后台,在权限层级最深处新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暗流项目”。她把可疑企业名单、资金流向图谱和那段异常代码全部归档进去,设定访问权限仅限自己指纹与动态密钥双重验证。
接着,她在系统中创建了一个隐蔽监测任务,绑定这四十七家企业的公开经营数据、税务申报频率和银行信用变动。每两小时自动更新一次,并在指标偏离阈值时触发静默提醒。
光标停留在备注栏,她输入一行字:“不是残党反扑,是有人从一开始就在幕后。”
回车确认。
屏幕暗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没有触发任何警报,也没有留下可追溯的操作痕迹。这套流程她练过太多次——在前世被陷害前,她就是靠着这种不动声色的信息整理能力,一次次避开职场陷阱。
而现在,她需要确认一件事。
林晚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另一侧的独立终端前,登录内部通讯系统,找到市场调研组昨日提交的一份区域报告。其中提到,近期有多个小型贸易商突然加大了对智能模组类产品的囤货力度,理由是“下游订单暴增”。
她翻到附录页,查看具体客户名单。十几家采购方中,有六家的名字出现在刚才那批异常交易企业中。更巧的是,这些公司的所谓“下游客户”,在过去一个月内无一例外地注销了工商登记。
虚假需求,虚假订单,真实付款。
这意味着什么?要么是有人在人为制造市场繁荣假象,诱导资本入场;要么……是在为某种更大规模的技术替换铺路。
林晚闭了闭眼,集中精神。
她调出调查联络员半小时前上传的一段语音记录——对方在追踪资金链时,无意中录到一名中介人员抱怨:“这次走账太急,风控都来不及签。”这句话曾帮她终结“破晓计划”,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人语气里的慌乱不像是临时起意,反而像长期高压下的情绪泄露。
她再次凝神,指尖轻按太阳穴,缓缓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瞬间沉静下来,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中介的声音片段,如同站在他身后亲耳听见一般。他的情绪不再是录音里的模糊语调,而是清晰可辨的焦虑与恐惧——不是担心违规被查,而是怕“上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