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资料分析,揭开部分阴谋(1 / 2)
林晚的手指从发送键上收回,指尖微微发颤。终端屏幕还亮着,那行“蜂巢已唤醒”的代码像钉子一样嵌在视野中央。她没有多看一秒,直接调出灰鸢系统的解密界面,输入三级权限密码。
“启动二级协议,优先还原主机日志中的设备编号与资金流向。”她的声音压得很平,几乎听不出波动。
系统响应提示弹出,解密进程开始加载。与此同时,她按下内部通讯键:“科研组、市场组,立刻到主控室集合。资料需要交叉分析。”
不到七分钟,两名科研成员和一名市场分析师陆续抵达。调查小组组长也刚完成汇报,站在一旁等待指令。林晚没让他们坐下,直接将三份文件投影到主屏:一份是烧毁笔记的增强扫描图,一份是主机提取的资金记录,另一份是“蜂巢”系统运行时间表。
“这三样东西有关联。”她说,“我们得把断掉的部分接上。”
科研成员立即指向资金记录:“星纬科技三年前就注销了,但这笔860万的拨款通过三家微型机构中转,最终流向不明。注册法人信息被加密代理层覆盖,查不到真实身份。”
林晚看着他,目光微凝。片刻后,她悄然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线落在对方眼底。一瞬间,她捕捉到他脑海中卡住的节点——他在用常规路径追踪资金流,却忽略了时间同步性这个异常特征。
她收回眼神,语气不变:“试试看三笔转账的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那人一愣,迅速操作。几秒后,数据对比结果跳出:三笔交易发生在同一毫秒区间,服务器跳转路径呈现镜像对称结构。
“这不是巧合。”市场分析师低声说,“有人刻意制造同步,掩盖源头。”
林晚点头:“说明背后有一个统一指挥者,代号‘执棋者’。现在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用这种隐蔽方式拨款?目的不是洗钱,而是支撑某个项目。”
科研成员翻到下一页日志残片:“这里提到了‘二期原型机组装完成’,结合‘蜂巢’的测试周期,推测该系统至少已迭代两次。而最近一次完整运行时间……”他顿了一下,“是2023年11月4日凌晨两点十五分。”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林晚没有反应,只是继续翻页。她不能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
“继续。”她说。
市场分析师调出近期舆情波动曲线:“我比对了过去半年内五次大规模负面舆论爆发的时间点。其中有三次,公众讨论热度上升前两小时,‘蜂巢’处于低功耗启动状态;另外两次,虽然没有公开记录,但社交平台的情绪倾向突变与系统日志里的‘情绪反馈建模’模块激活时间完全重合。”
她抬头看向科研成员:“你们之前认为这种技术不现实?”
那人皱眉:“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极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库和实时干预算法。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企业具备这样的算力部署能力。”
“可如果它已经存在呢?”林晚打断他,“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建设,而是偷偷运行多年?每一次舆论攻击,都是它的测试场?”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调查小组组长忽然开口:“我们在现场发现的主机,虽然是备用终端,但存储结构显示它曾接收过外部指令包。频率不高,每月一次,时间固定在月初凌晨。”
林晚立刻调取日志,筛选出对应时间段的数据包标记。一共七个,全部标注为“例行校准”。
她冷笑一声:“不是校准,是唤醒信号。他们在定期检测系统是否还能响应。”
科研成员脸色变了:“也就是说,‘蜂巢’从未真正关闭?它一直在等待指令重启?”
“而这次,”林晚盯着屏幕,“它已经被叫醒了。”
她转向市场分析师:“你刚才说情绪倾向突变?具体怎么变?”
“比如三个月前那次针对新能源车企的谣言,说电池存在自燃隐患。当时公众信任度一夜下跌37%,股价应声回落。但我们后来查证,所有首发账号都在同一家内容工厂注册,Ip集中分布在两个城市。”
“这不是自发传播。”林晚缓缓说,“是有人在用算法推波助澜,制造虚假民意。”
科研成员猛地抬头:“所以‘蜂巢’的功能不只是监控,而是主动干预——它能预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