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情报传递,联盟再度部署(1 / 2)

加入书签

林晚的手指在终端边缘停了两秒,指尖压着屏幕边框微微泛白。她没有立刻调取新数据,而是先切断了所有以“云启市场咨询”为名义接入的通讯端口。技术组长还在后台运行追踪路径比对,她已经同步发出指令:暂停一切对外联络中使用该身份,所有信息传输改用离线加密通道。

她重新打开那六名技术人员的档案页面,逐条核对他们的接单记录和社会关系链。三人社保缴纳单位一致,但资金流向却分散在不同第三方平台,付款方名称模糊,经手账户多为短期注册的个体户。这种拆分式支付模式,不是为了隐藏收入,而是在规避系统级关联筛查。

她将工商注册信息投到主屏左侧,右侧并列显示近三个月内同类空壳公司的设立频率。云都本地同期新增十七家类似结构的企业,其中九家注册地址集中在同一栋写字楼的不同楼层,法人互不相识,但联系电话尾号存在重合。这不再是单一诱饵,而是一张铺开的网。

林晚把整套证据链重新整合。地下震动频率、电力负荷异常、TC-9B模块编号、流动技工网络、反向追踪痕迹——五项关键线索指向同一个结论:对方早已察觉调查动作,并开始反制。但她不认为这是全面撤离的信号。若真要脱身,不会留下如此清晰的伪造路径。更可能的是,他们在测试联盟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她命名文件为《暗流计划·人力渗透终版评估》,设置三级权限加密,上传至联盟指挥系统。三分钟后,系统反馈确认接收,并自动发起视频联席会议请求。

会议室灯光调至低亮,投影幕布展开。林晚坐在主位,灰鸢和技术组长通过安全线路接入。画面中每个人的窗口都带有动态水印,防止截屏外泄。

“我们被盯上了。”林晚开门见山,“对方不仅知道我们在查,还主动抛出一条假线,等着我们顺着摸过去。”

技术组长眉头紧锁:“如果社保信息是伪造的,那之前的劳务中介渠道也可能已经被污染。我们现在看到的接单记录,说不定是他们特意放出的数据。”

“正因如此,不能停。”林晚调出技术人员活动热力图,叠加企业地理位置与夜间运输路线,“他们敢放这条线出来,说明我们之前的方向打中了要害。否则没必要费心设局。”

灰鸢的声音从音频通道传来:“下一步怎么走?继续追这些技师?”

“追,但换方式。”林晚启动“心灵洞察之镜”,目光依次扫过几位核心成员的画面窗口。她在技术组长眼中看到犹豫背后的不甘,在市场负责人脸上读出焦虑中的战意,在灰鸢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未说出口的推测——他认为还有更底层的技术节点尚未暴露。

她收回视线,语气不变:“科研团队立即模拟TC-9B模块的功能参数,重点推演它在高频信号中继中的作用机制。我要知道它能支撑多大范围的隐蔽通信,以及是否具备数据回传拦截能力。”

她转向另一侧屏幕:“市场团队梳理过去半年行业内所有公开技术发布会、产品评测报告和媒体通稿的时间轴,标记每一家涉事企业参与过的宣传活动。然后比对这些时间点与技师出现时段的关系。如果某些宣传节奏与他们的到场高度吻合,那就不是巧合,而是配合演出。”

最后,她看向灰鸢的画面:“你那边改用匿名身份,渗透劳务派单平台的内部审核流程。不要只看接单记录,查谁在审批这些自由技师的资质认证,谁在调整派单优先级。真正的控制点不在明面订单上,而在分配规则里。”

会议室内短暂沉默。

技术组长开口:“万一这只是个幌子,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查到哪一步呢?”

林晚没有直接回答。她调出一张新的图表——六家企业在过去三个月内的电费波动曲线与城市公共网络延迟率的对比图。每当某家企业负荷骤增四分钟左右,周边三个基站的响应速度就会同步下降0.8至1.2秒。这种微小延迟普通用户无法察觉,但在高精度通信系统中足以造成数据包丢失。

“他们每次操作设备,都会影响真实世界的网络表现。”她说,“这不是伪装,是实际运行。只要还在运行,就会留下痕迹。”

她下令成立“暗流专项调度组”,由自己直接督导,每日三次汇总进展。所有情报必须经过交叉验证才能进入决策流程,杜绝碎片化传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