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团队集结,重新部署策略(1 / 2)
通讯接通的瞬间,林晚已经站在主控台前。她没有等所有人到齐,直接开口:“我们被盯上了。这不是偶然摩擦,是有人在测试我们的反应极限。三十分钟内,我要所有核心成员在主控室集合。”
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钉进空气里。视频那头的人立刻放下手里的文件,另一侧正在调试数据模型的科研负责人抬眼看向镜头,手指在终端上快速确认时间。
七分钟后,主控室门禁逐一解锁。市场团队负责人进来时外套还没完全穿好,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异常行为汇总表;科研负责人背着便携终端包,眉头紧锁;调查小组的代表则带着加密存储设备,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插入主系统进行身份认证。
林晚站在投影区中央,背后屏幕已调出六起争议事件的时间轴图谱。红点密集分布在凌晨一点至两点之间,每一起的发起单位、操作路径、条款修改方式都被拆解成独立模块并列展示。
“先看共同点。”她轻点遥控器,画面切换为合同结构对比,“六份协议,表面合规,但嵌套逻辑一致。段落间距、关键条款位置、免责项措辞顺序——全部符合同一模板变形规律。这不是巧合。”
市场团队负责人点头,“我们回溯了过去四十八小时的所有合作变动,发现这些单位在提交争议前,均有过一次非必要流程调整。比如临时更换签约接口人,或在无业务变更的情况下更新授权书。动作轻微,但频率异常。”
“资金流也有问题。”调查小组成员接入数据,“中介平台背后的三级关联实体已经锁定。其中两家空壳公司注册地址相同,法人不同,但银行预留印鉴上的签字笔迹高度相似。更关键的是,它们的资金进出存在固定节奏——每十二小时一笔小额汇入,金额控制在监测线以下,用途标注为‘咨询服务费’。”
林晚听着,目光从一人移向另一人。她闭了下眼,再睁开时,视线落在科研负责人脸上。对方正盯着防御系统原型进度条,嘴唇微动,像是想说什么又压了回去。
她凝神,启动“心灵洞察之镜”。
刹那间,对方脑海中的图像浮现:一段未完成的加密模块代码正在反复报错,下方滚动着失败日志。与此同时,一种焦灼感涌来——不是技术无法突破,而是怕耽误整体部署,让前线陷入被动。他并不怀疑威胁的真实性,只是担心自己拖了后腿。
林晚转而看向市场负责人。她的焦虑更具体:已有三家长期合作方提出暂缓签约,内部开始出现“是否过度反应”的议论。她怕的不是外部施压,而是联盟内部信心动摇。
最后是调查员。他的思维里有一条清晰的追踪路径正在延伸——Ip跳转节点背后隐藏的路由记录已被部分还原,三个可能源头中,其中一个曾与某废弃数据中心有过短时连接。他几乎能感觉到,真相就在下一层防火墙之后。
一次,用了。今日还剩两次。
她收回目光,声音沉下来:“我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科研组怕研发赶不上节奏,市场组怕舆论失控,调查组……”她顿了顿,“已经摸到边缘了,不想被叫停。”
三人同时抬头。
“但我告诉你们,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她走到主控台前,调出“哨链计划”的当前状态,“对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动手,说明他们知道我们在监控,也清楚我们的识别机制有盲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她按下确认键,六起事件被统一归类为“协同式规则滥用”,标记升级为“红标一级·公开挑衅”。
“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反击。”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从现在起,三项任务同步推进。”她语速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科研团队即刻转入全天候轮班,优先攻克数据加密模块,目标四十八小时内交付可运行版本。我不需要完美系统,只要能实时标记非常规操作路径,就能打乱他们的节奏。”
科研负责人立刻回应:“原型机可以在三十六小时内完成压力测试,但稳定性无法保证。”
“不需要百分百稳定。”林晚说,“只要能让对手看到我们的反制能力露头,就够了。威慑比防御更重要。”
对方沉默两秒,点头。
“市场组。”她转向另一侧,“暂停所有对外声明。从今天起,不再通过公开渠道回应任何争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