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什么叫国际大导?(2合1)(4 / 7)

加入书签

点赞。

    他选择拍这部片子,提前‘准备’的动机就是这个。

    毕竟。

    拍一部片子,总得有动机吧?

    不可能是凭空生出来的。

    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动机,还得符合时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这个时候拍一部《流浪地球》,或者《战狼》,都不用影迷出手,公知就能把沈良喷死。

    介绍完大致剧情主线,陶坤切到下一页。

    “目前,已经签订意向投资协议的投资方一共有七家,落实的一共有四家。”

    “以下是清单。”

    只见PPT上左右两侧分列七家公司,左边是落实的投资方。

    沈良工作室:120万美金。

    博纳:200万美金。

    青影厂:50万美金。

    韩国CJ集团:100万美金。

    合计:470万美金。

    而右边三家公司是中影、上影、紫禁城影业,意向投资金额依次是200、100、100万美金。

    看到这一连串的数字,芭芭拉摸了摸手上的戒指。

    剩下的投资份额只有630万,即使全部归哥伦比亚,也只占42%的比例。

    42%,虽然是领投,其他份额也很松散,但中影、上影、紫禁城、博纳、青影厂,基本都是沈良那条线的。

    哥伦比亚便是拉上CJ集团,份额也只有48.66%。

    拿不到主控权。

    没有主控权虽然有点可惜,但芭芭拉并没有放弃投资的意思。

    接着,她倏地举手。

    “沈导,你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故事搬到好莱坞?”

    “我仔细看了你的架构,故事的主线没有明显的国家形象,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既可以发生在日本、韩国。”

    “也能发生在美国。”

    芭芭拉提这个建议,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争夺项目主控权,一旦改去好莱坞,制片成本少说要多个一千万。

    不客气的说,这些投资方里,除了他们哥伦比亚,没人能跟。

    多了一千万,主控权就能落入哥伦比亚手里。

    二嘛。

    芭芭拉确实觉得《时间游戏》比较符合美国市场的胃口。

    Y世代的年轻人叛逆、质疑权威,《黑客帝国》的成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