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大明中兴嘉靖盛世(3 / 4)

加入书签

个新的机构——银行。

陆离早在建立军队之初,就开始普及数学知识。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陆离麾下的二十万大军,每个士兵都学过数学,懂得数学计算的。

银行的工作人员,暂时全都用麾下的士兵充任。

在南洋地界,陆离的命令自然没有人敢违背。

不到一个月,中南半岛各国,统一了货币,全面使用陆离的新式货币。

至于南洋诸岛……土著原本就没有货币的概念,货币主要在来往南洋的明朝人之间流通。

至于土著,只要知道这东西能交换物资,他们也一定会接受货币的。

为了方便人口流动,陆离又让张媛建造了一种蒸汽动力的大型客运轮船,用于沟通南洋各地和大明内陆的联系。

时间走到嘉靖四十二年年底。

几个月下来,南洋一带处处热火朝天,无数抱着发财梦想的大明人,足迹遍布南洋诸岛。

朝廷派出的官员也纷纷抵达,正式接管了南洋诸岛的管辖权。

陆离没有丝毫刁难,反而十分配合。

除了几个关键节点的军事基地之外,其他的全都交给了大明官员。

至此,南洋诸岛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

陆离的目光也看向了下一个地方——澳洲和天竺。

爪哇基地,东帝汶基地,再向南就是澳洲大陆。

另一条线上,以缅地仰光基地为,沿着海岸线进入孟加拉湾,再向西就是天竺。

澳洲没什么好说的。

如今的澳洲,就连土著都寥寥无几,完全就是一片空旷的陆地。

陆离只需要建立几个港口基地,就能宣布这是自古以来的大明疆土了。

澳洲在陆离的计划中,只是一个中转站。

继续向东,抵达南美才是陆离的最终目标。

计划明确之后,陆离就开始为接下来的大行动做准备了。

……

嘉靖四十二年,这是一个盛世!

这一年,海瑞全面推广的高产农作物,在全国各地都获得了大丰收。

一时之间,从老百姓家里,到州县的粮仓,再到国库,到处堆满了粮食。

种田发不了财,这已经是大明全体地主士绅们的共识了。

粮食全面丰收,自然卖不出高价。

忙死忙活干一年,还不如跑一趟船,更不如办一个作坊。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的地主阶级已经没兴趣搞什么土地兼并了。

要地?南洋大把的土地,随便画个圈,全都是你的,而且南洋土著比佃户好用多了。

办工坊的,经商的,出海的,甚至在南洋圈地搞种植园的,都比在老家剥削佃户强。

更何况,佃户也不是傻的。

剥削狠了,特么跑南洋下海去了。

这样一来,大明的贫困阶层,日子也好过多了,至少温饱不是大问题了。

嘉靖四十二年的年终大朝会上。

嘉靖皇帝听到各部奏报,全都是形势一片大好。

南倭北虏早就不存在了,高产农作物也让大明各地粮食满仓。

市舶司收取的税银再创新高,一年税银足足五千万两。

这还没算南洋各地交上来的各种金银珠宝和贵重物资。

大明的国库和内库,全都塞满了。

“国无边境之患,民无饥荒之忧。

粮食满仓,国库充盈。

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徐阁老朝嘉靖皇帝躬身一拜,“陛下,您开创了大明中兴,开创了太平盛世!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满朝文武一个个满脸欢笑,一齐朝嘉靖皇帝躬身一拜,高呼万岁。

也怪不得他们笑!

赚钱了!

赚大钱了!

南洋真的遍地是黄金。

就算价值最高的矿藏都被皇帝占了,但是……南洋那地方,种点甘蔗榨糖都是无数银子。

听到这声恭贺,嘉靖皇帝眉头一扬,心头笑开了花。

这就大明中兴了?这就太平盛世了?

老子啥也没干,就已经国无边疆之患,民无饥荒之忧,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