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 佛山之行十四(1 / 3)

加入书签

第一百四十八节佛山之行(十四)

“是,我觉得这是耶稣会为朝廷效力的好机会。

我也是个老兵,在欧洲打过十来年仗没造过炮总还放过炮。

大炮的基本原理也知道――可以帮你。”

“太好了,还有炮匠的问题呢?这里可没有人懂如何铸造西洋大跑。”

“葡萄牙人是不会给你炮匠的,你去请求会长大人也没用。”

马阳春说,“如果要从果阿找人过来,就得等到明年了。”

“这可怎么办?”

李洛由心想原以为靠着耶稣会,雇用葡萄牙炮匠的事情是手到擒来,没想到根本找不到人。

他的目光转向英国人。

“您别对我看。”

夸克穷举起双手,“东印度公司的炮匠也在印度,这里哪有?”

他拿出个烟斗,装满烟丝,吞云吐雾起来,“不过我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借炮!”

夸克穷说,“让耶稣会出面,向葡萄牙人借几门大炮运来,让工匠实地测量,再按尺寸铸造就是。

我看天下没有比中国的工匠手艺更为精巧的了,你给他们看了,他们总能造得出来。”

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不过向葡萄牙人借炮,这是件大事,必须要拿到官府的许可文书才行,势必要一番运动。

李洛由对此有把握,他已经为内侄说下一门亲事,对方正是王尊徳幕府中的一位赞画。

通过他的路子去活动造炮和借炮的事情不会有太大问题。

“借大炮,还得到澳门市政会同意。

耶稣会不能命令澳门市政会的。”

“我想不要紧,只要两广总督王尊徳下道手令,市政会不敢不借。”

“不过,借什么炮比较合适?”

李洛由虽然对这事很热衷,但是毕竟还是个外行。

“我看上次的12磅舰炮就很合适。”

夸克穷说,“听说中国军队用它打死了鞑靼的王。”

“不过一个蛮酋而已。

算什么王爷!”

“如果只是要一味的防御的话,这种大口径的加农炮自然是最合适的。

但是不能用来野战。”

马阳春说,“步兵需要火力支援的时候这种炮就太重了。

必须铸造3磅、6磅的火炮……”

他不愧是参加过战争的老兵,对火炮的运用比一般人有经验的多。

“轻炮,朝廷军队有的是……”

“我看到过中国军队用来支援步兵的大炮。

他们是用手推车来机动的,炮太轻,制造的也不合科学规范。

不好用。”

马阳春直摇头。

“要造马拉的双轮的炮车,这样战斗中才能有效的支援步兵,抵挡骑兵的冲锋。”

李洛由连连摇头,倒不是不同意他的看法,只是他对明军的状况可就了解太多了。

别说根本就没这许多的马,就是有,当兵的不是比马更便宜?一个兵的月饷才不过一二两,一匹马少说也得几十两银子,要按红毛人那样装备炮营,光一门炮就得七八匹马伺候,谁也用不起。

“神父,朝廷现在对重炮的需求很大。

再说朝廷缺马。”

“不仅缺马,连拉车的马都不合格。”

马阳春知道在中国除了官府、军队和少数有钱人之外,你在其他地方几乎是看不到马匹的。

而且这里的马匹多数身材矮小――一开始他还以为中国人习于役使儿马。

后来才发觉并非如此。

“看起来只能铸造重型的加农炮了。”

马阳春想了想,“不过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炮台上最大的也不过是18磅的大炮……”

“这就差不多了,天启年间运12磅舰炮就费了老鼻子劲了。”

最后决定向澳门市政会借18磅加农炮、12磅和6磅加农炮各一门。

炮车炮架也随炮借来仿制。

李洛由还抱着一线希望――以徐光启的造诣,应该不会看不出轻型火炮的重要性吧?

李洛由拿出算盘,草草的计算了这笔买卖的各种开销,以确定将来承制大炮时候的报价依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