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洪承畴眼中的好人!(2 / 4)
,没多久宫中后妃陆续传来喜讯,到了秋九月,皇贵妃生下皇四子,良妃生下皇三女。
冬十月,成妃生下皇五子,皇后生下皇六子兼嫡皇子,纯妃生下皇七子,容妃生下皇四女。
不生则已,一生一大堆!
现在后宫里又新添了五位蒙古嬪妃,四位汉家嬪妃,今年还会诞生一堆皇子皇女。
皇子越多,帝党直臣们越心定,他们的“效忠投资”不仅自己可以得到丰厚回报,还能延续子孙..
美得很!
皇上特意等到天启七年正月,等到皇四子他们陆续百日,身体健康无恙,这才下詔庆祝,在皇极殿宴请眾臣...
皇上请客,眾臣们自然就是写贺表狂拍马屁.::
李瑾心里忍不住在想,难道天启皇帝真的是转运了此前平庸怯弱的一人,蛰伏四年多后突然露出真龙疗牙。
此前子嗣艰难,即位四年才生下三子两女,只独活了皇三子一人。
现在短短两个多月,一口气生下四子两女,还各个健康,不像此前,生下来就病的,一副短命样。
皇上不仅变得英明神武,还子嗣兴盛,制置司的那些帝党近臣们,各个喜得合不上嘴,天天就像是过年一般。
难道真的是二祖列宗显灵,大明真龙命脉保佑
不过这些事,只是在李瑾脑海一闪而过,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皇上的脚步越逼越紧,再不断尾求全,就要玉石皆焚!
李瑾在心里盘桓著,到底如何提起这个话题,不想洪承畴主动提起来。
“仲鲁先生,晚辈听闻先生此前做过清军御史和巡边御史,对宣大边戎之事非常熟悉。此次晚辈受皇上重恩,寄予厚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正巧与先生同路,好向先生求教这宣大边戎事宜。”
真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李瑾授著鬍鬚,老神在在地说:“宣府镇,乃拱卫京畿西北要镇。大同、山西,更是直面土默特蒙古人,拱卫山河表里之腹地。
此三镇,朝廷屯集重兵,经歷无数血战,是大明边军中最为驍勇善战之眾,实乃大明九边之柱石。”
听到这里,洪承畴冷哼几声。
大明九边柱石,也不再是宣大山西三镇兵马了,你们已经没有討价还价的本钱了。
可惜,你们还沉溺在过去,执迷不悟。
也好。
李瑾继续往下说。
“不过能战是能战,就是骄將悍卒,桀驁不驯啊!”
“桀驁不驯”
“是的,上面的將官喝兵血,吃空餉,养家丁。朝廷发下的粮餉,他们敢截走一半。分到
於是
为了解决困境,朝廷时不时派清军巡边御史下去清点名册,厘查帐簿,剔除积弊..
可往往是好一阵子后又好景不长,局势又变得让人焦头烂额啊。”
李瑾摇著头,嘆息不已。
洪承畴默默地听著,没有发表意见,不过却听出李瑾话里的警告之意。
不要轻易对这三镇边军动手,会出大事的。
洪承畴心里冷笑几声。
边军现状,他巡抚延绥和寧夏两镇时,早就摸得清清楚楚。而锦衣卫都尉司和制军院录事总局,早就有报告,调查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关键还是文官欺压太甚。
他们手里握著粮、兵籍、考功、赏罚等大权,又负责作战调度和指挥,死死地捏住边军將士们的命脉。
要他们生就生,要他们死就死,就算一般胥吏,都能拿捏参將副將,让他们进退两难,只能委屈求全。
人性险恶,许多人手里有点权力,就会张牙舞爪,为己谋私利。
文官集团完全掌控著边军將士,还不受监督。
什么巡边、清军、督粮御史,都是文官,不是同乡就是同科,官官相护,携起手来打压敲诈边军。
粮餉还没出户部仓库就先飘没三成,路上不是颳风就是下雨,又飘没了两三成。
到了巡抚和粮台手里,又是飘没挪用和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