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明版的推恩令(2 / 3)
心服。
“当然了,有羈置手段,还要有保障措施,恩威並施,方为上策,
三人受封后,三部当为大明在漠南子民,制置司民生商事局供销社,当在各部分设供销社,直接收购羊毛、皮革和牛羊,开售粮食、布帛、茶叶、盐巴和蔗..:
太医院正在京师五城和顺天府各州县试行卫生院和卫生所,履行医卫、防疫等民生职责,扩展一下,把三部也列为试点单位。
蒙古左翼三部牧场广,牧民分散,就要换一种医卫手段。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兴游医模式,骑马坐车,一个牧场一个牧场的行医看病,传授防疫举措..:”
“皇上,游医,是不是关內走街串巷的铃医”
“对,铃医是父子师徒相授,自学成才。游医是太医院医学院专门培养出来的医生。现在在草原试点,积累经验,以后在关內各州县乡村里推行。”
“皇上仁德英明!”
眾人由衷地说道。
歷朝歷代,再仁德的皇帝也只是设几个医馆,开几家惠民药局,给部分百姓看病施药。
皇上却在卫生院、卫生所这比医馆药局更完善的举措基础上,想出游医模式,让分散在广乡村的贫苦百姓也能看病,得到医治。
皇上確確实实把社稷黎民放在心上。
朱由校摆了摆手,“现在大家议一议,察哈尔部怎么处置”
杨嗣昌隨即答道:“皇上,臣建议分设千户,直隶制军院。”
朱由校转身看向他,“杨先生的意思是察哈尔部眾分设若干千户,
“皇上,臣就是这个意思。
如此一来,朝廷手里在蒙古左翼,直接有了一支骑兵,可制衡其它三部。”
李长庚摇了摇头:“皇上,臣觉得杨子微此举不妥。察哈尔部眾大致可分为十个千户,分散在西辽河到大沙窝方圆两三千里的地方,路途遥远,牧场犬齿交错...
朝廷不仅治理起来十分麻烦,光是调解各千户百户之间的衝突爭斗,就应接不暇。
此前漠南蒙古人,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一年为了爭牧场、爭水源、爭丟失的牛羊,不知要打多少架,有时候打著架就兵戎相见,变成打仗。
朝廷不仅调解麻烦,一旦一时失察,处理不公,就会引起民愤,使双方怒火更盛..:”
“那李先生的意思是”
“分给宰赛三人,以示恩宠!”
何腾蛟摇头反对:“恩太滥而无恩,过於恩宠,反而让他们三人恃宠而骄。
如果分千户太散乱,嫌麻烦,就设卫,开平左中右三卫,
朱大典马上接著说:“设了三卫,还不是要派人去管派谁
朝廷派官员去,谁愿意去漠南苦寒之地就算有人愿意去,他们与蒙古人语言习俗不同,格格不入,如何融洽,如何服眾
孟白先生(李长庚)就是清楚这些问题,才指出乾脆把察哈尔部分给宰赛三人,让蒙古人管蒙古人。”
杨嗣昌抓到话头了,“如此一来,行的不就是祖制前例的土司制吗
皇上在此前的制置司军国平章会上提及过,西南平叛完成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改为流官制,把西南各地彻底纳入大明管辖治理中来。
这是未来大明国策之一。
西南改土归流,漠南又行土司之制,这不是与国策背道而驰吗”
各说各有理,杨嗣昌四人唇枪舌战,爭论不休。
黄尊素静静地听著。
漠南蒙古人治理,確实是个大麻烦,国朝没有先例。
或者说洪武永乐年间的设立卫所制度,是失败的。开平卫,全寧卫,以及泰寧、朵顏、福余的元良哈三卫,都是失败的例子。
打下来的土地守不住,开平卫和全寧卫到宣德年间悉数內撤,彻底放弃。
兀良哈三卫最后和蒙古人左翼合流,从大明的屏障变成了寇边抄掠的祸害。
以千户模式直接治理,朝廷就能直接掌握一支骑兵力量,制衡漠南的李,这个诱惑非常大。
但弊端也非常明显,按照皇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