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毛文龙只求一个保证(2 / 3)

加入书签

p>

对於朝廷来说是好事,节省了大量粮食,同时让边军能够专心致志在战事上。

另一个好处就是边军再没有屯田百姓供给粮食,命脉完全捏在朝廷手里。

所以对於毛文龙这样志向高远的大將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手里没有家底,哪天莫名其妙地得罪某位文官,粮餉一停,束手就擒。

他毛文龙还怎么杀东虏,为家眷族人三百多口报仇雪恨

现在孙承宗要马世龙发表意见,他想了半刻钟,才诺诺地说。

“毛总兵应该有苦衷。”

“什么苦衷还有什么苦衷比奉詔循皇命要重要”袁崇焕毫不客气地驳斥道。

孙承宗授著鬍鬚,嘀喃地说:“有苦衷”

其他几人也是神情各异。

大家都是聪慧之人,知道马世龙说的毛文龙的苦衷是什么

寻求一份安全保障。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滸大败后,局势败坏,以前极少需要承担责任的文官都被杀了不少,武將因罪斩首得更多。

稍有败仗,第一个出来顶缸的就是武將,

在这种局势下,毛文龙挟十万军民自固,图的就是让朝廷忌惮,不敢对他下手。

可十万军民,东江镇根本养活不了,还得靠朝廷负担。

朝廷现在改变战略,养兵不养民,还要清点兵额,按实发粮。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

大家心知肚明,但是都不好说出口。

孙承宗沉吟了半刻钟,对王化贞说:“元起,你去把人叫来,我们当面问问,他到底有什么苦衷”

“是,督师。”

马世龙、袁崇焕等人面面相。

叫谁啊

难道是当事人毛文龙

他来了山海关,什么时候到的

过了半刻钟,王化贞带著一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身形高大,脸黑牙白,额耸面丰,穿著一身袍,上前行礼。

“卑职平辽总兵官,署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毛文龙,拜见孙督师。”

孙承宗態度和蔼,上前扶起毛文龙,“振南欣然赴约,渡海而来,本督甚感欣慰。

本督遣元起请振南过来,就是当面商谈,畅所欲言,消除各自的误会,好同心协力,平辽灭虏。”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王化贞前些日子悄悄泛海皮岛,请来了毛文龙。

毛文龙慨然道:“督师深明大义,诚意召唤,卑职当从不违。”

孙承宗让毛文龙坐下,“好,坐,大家坐下来,开说了。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

“振南,现在大家都在这里,心里有什么话,说出来,说个痛快,本督绝不会因为你一个字的不对就怪罪於你。”

“谢督师!”

毛文龙既然来了,就决定把话都说开。

“毛某出身卑微,弹精竭力,只求上进。

万历三十三年九月,毛某在辽东的武举中取得第六名,署鞍山百户,不久升辽阳千总,三年后升为守备。

毛某在李公(李成梁)魔下,数年与蒙古人作战,斩首数百具。可功劳经常被其他人分了去,

结果出生入死三年,方升为守备。而分润毛某功劳之人,却是参將、副將。

后来东虏乱辽,毛某浴血奋战,无怨无悔。几次兵败,几乎身死,都咬著牙坚持下来。

可毛某此前最大的危险,却来自后面。

此前大来公(袁应泰)经略辽东,毛某请求自领一军,自鸭绿江侧击东虏,以为呼应,

袁公不听,只是叫某在山海关造火药。

天启元年,辽东崩坏,袁公殉国,毛某家眷族人三百余口死於东虏之手。然后文官弹劾毛某,

说我怯战逃跑。

我在山海关,与辽阳千里之遥,如何怯战,如何逃跑

幸好有蓟辽总督文公(文球)为某辩解,才免於一死。

毛某得元起公举荐,出镇东江,屡屡袭扰东虏..

可熊经略认为毛某袭扰东虏侧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