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章 首次进山,初露狩猎神技(1 / 4)
李长青知道,成功组建并带领这支赶山小队,将是他摆脱单纯依赖本地供销社、真正凭自己能力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是他积累真正属于自己第一桶金和威望的起点。
赵大山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下午,雪势稍歇,他就踩着厚厚的积雪去找了后街的王老蔫。
两个老猎户在烟雾缭绕的屋里嘀咕了半晌,赵大山回来时,对李长青点了点头
“铁柱那边没问题,他爹点头了,那小子自己也乐意,听说能跟你和建军一起干事,兴奋得直蹦高。”
王铁柱是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比李长青大两岁,一身疙瘩肉,皮肤黝黑,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憨厚中透着山里人的机灵。
听说能跟敬佩的赵大山和最近风头正劲的李长青一起进山干大事,他二话没说就拍了胸脯。
李长青这边,跟大哥李建军说这事时,李建军起初有些犹豫,他性格老实本分,怕给家里惹麻烦,也怕有风险。
但李长青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这是为集体谋利,有赵大山带队风险可控,而且赚了钱能实实在在改善家里条件。
最终,李建军看着弟弟坚定的眼神,想着家里窘迫的状况,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除了担忧,也多了些男子汉的担当和跃跃欲试。
最让李长青意外和欣赏的是孙卫东。
他趁着傍晚雪小,再次来到知青点,避开其他人,单独跟孙卫东在冰冷的灶房里,详细说了赶山小队的设想、可能遇到的艰苦、危险以及潜在的利益。
孙卫东推了推眼镜,并没有立刻拒绝或表现出畏惧,而是非常务实地问了许多细节。
具体路线怎么规划?
大概需要几天时间?
如何保证安全和应对突发情况?
账目怎么记才清晰明了?
最终的利益具体如何分配?
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李长青一一耐心作答,心里对这位知青组长刮目相看。
看来孙卫东不是那种只会空谈理想的书生,他有务实的一面,也有敢于挑战和冒险的精神。
最终,孙卫东沉吟片刻,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清晰而坚定
“李同志,这件事有风险,但我认为更有意义。如果能帮助村里把辛辛苦苦采集的山货卖到更好的价格,改善大家的生活,这也是我们知识青年扎根农村、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
我参加!算账记账、对外联络交给我,体力活我可能比不上你们,但我绝不会拖大家的后腿,一定坚持到底!”
就这样,一支由老猎户赵大山领队,李长青为核心智囊和副手,包括李建军、王铁柱和知青孙卫东在内的五人赶山小队雏形,在1970年这个大雪封山的寒冬里,秘密的悄然组建起来。
为了磨合队伍,让孙卫东和王铁柱这两个相对缺乏深山行进经验的人提前感受山林环境,也为了实地演练配合,赵大山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