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1 / 2)

加入书签

追评:“曹操给的台阶很宽,宽到能容下一个时代的转身,陈宫要的退路很窄,窄成白綾一丈,刚好够悬住文人的傲骨!

最痛的挽留,不是留不住人,是留不住曾经那个乾净的自己!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阶下囚到座上宾,而是理想主义者与妥协之间,那半步不肯迈出的距离!”

追评:“陈宫就算这样直接大摇大摆走出去回老家,曹操也不会让人动他,可是那样他就不是陈宫,也不是那个曹孟德念念不忘的陈公台。”

追评:“三国演义中曹操擒拿陈宫之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台,別来无恙。

那表情就好像在跟好朋友秀成绩一样,没想到这好朋友这么倔,只要他隨便低低头,曹操就要备酒喝起来了。

甚至於最后陈宫选择的还是將老母託付於曹操,因为他知道曹操懂他,不会辜负他临终的託付。”

三国时期

“陈公台啊,何其可惜的一介大才。”

刘备望著陈宫背影可惜的嘆息,每每想起下邳白门楼前的陈宫,刘备无不是心生敬意。

你可以不认可陈宫这个人,但是你不得不认可他的道,他始终在走自己认为对的道路,不因外物而动摇本心。

“陈公台此生无憾也,他的所言所行被后人铭记,正说明了他行自己的道是正確的。”

诸葛亮同样感慨,某些方面来说,他和陈宫是同一类人,他们都在践行自己的道。

不论自己人生之道是多么的难走,他们矢志不渝的践行著人生之道,只是遗憾的是他和陈宫都没有成功。

永乐年间

“老和尚,幸好我们两个坚持了下来,並且最终我们也成功了。”

(请记住 追书就上 101 看书网,101??.超讚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朱棣嘿嘿笑著对著他的人生导师姚广孝道,他能一介藩王坐上皇位,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是妖僧姚广孝。

若是没有姚广孝最开始为自己出谋划策,以及在自己人生迷茫退休时,站出来坚定自己的信心,恐怕就没有今日的永乐大帝朱棣。

“皇上言重了,贫僧一介出家人,只是给陛下摇旗助威,主要是陛下天赋异稟,乃真正的真命天子。”

姚广孝笑著將朱棣偷偷换掉的棋子放了回去,马屁可以拍,悔棋不可以。

“老和尚,你嘴上夸著朕,你这手下可一点都没有放水啊。”朱棣看著自己小动作被识破,不满的嘟囔道。

“皇上,贫僧也就下棋这点爱好,总不能就这还要让著皇上吧”

“行吧,行吧,谁让你算是俺朱棣的老师。”

.......

【时间稍稍回倒,就在曹操和陈宫拉扯的这几年时间里,曹操身上陆续发生了几件大事,完全影响了曹操,乃至曹魏集团的后续走向。】

【公元196 年,在长安的汉献帝刘协经歷各种波折之后,从长安准备东归,曹操抓住机遇,派兵將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

【但当时天下最大势力是河北袁绍,凭藉著四世三公袁家名號,袁绍在中原坐拥数州之地,南边还有“臭弟弟”袁术坐拥扬州、豫州(部分)二州。】

【博主前面说过,袁绍这人是逆风战神,一等一的天下雄主;

但是如果是顺风阶段,袁绍性格缺陷会完全暴露,好谋难断,外宽內忌,不能容人。】

【袁绍手下谋士沮授建议“奉迎天子,以令不臣”!】

【沮授意思赶紧把天子接过来,趁著汉天子这块牌匾还有用,咱们拿著汉天子的大旗干大事。】

《三国志?袁绍传》:“將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內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民之意。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鄴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討不庭,谁能御之”

【沮授的这份建议是公元192年提出的,比曹操迎回天子早了整整四年,袁绍整整犹豫了四年时间,最终错失良机。】

【袁绍犹豫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愿给自己找个爹,他袁绍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