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重洋的灯塔(2 / 3)

加入书签

种硬仗!”徐指导的声音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仿佛回到了当年在青训营中指挥若定的岁月,“矿工那帮小子,技术是好,反击是快,骨头也硬!但他们怕什么?怕的是气势!怕的是像你这样,打不倒、压不垮的狠角色!我看过他们资料了,防空是软肋!定位球,就是你的刀!还有,别跟他们在中场磨叽!他们身体技术好,缠斗吃亏!把球打快!打两个边!用速度冲垮他们!巴约那小子,我看行!冲起来像头小野牛!”

    徐指导的战术点拨简洁而精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矿工的命门。这不仅仅是技术分析,更是对林阳场上角色的明确指引——你是核心,你是刀锋,你要用最擅长的方式去撕裂对手!

    “我记住了,徐指导!边路冲击,定位球!”林阳感觉思路瞬间清晰了不少。

    “还有!”徐指导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小林,我听说你膝盖有点反应?”

    林阳的心一紧,没有隐瞒:“嗯,老地方,天气冷,强度大,有点炎症反应。队医在控制。”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徐指导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睿智和不容置疑的关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老套,但真理!我年轻时也受过伤,知道那种滋味!想上,又怕加重!丰塞卡教练和队医都是专业的,你要听他们的!不能硬撑!但如果是可控的风险,是那种咬牙能顶过去的‘痛’,不是‘伤’……(他加重了语气)小林,这种关键战役,这种证明你价值、扛着球队前进的时刻,一个真正的领袖,一个想成为巨星的球员,就得有那股子‘豁出去’的狠劲!当年范志毅、祁宏他们,哪个不是带着点小伤小痛在拼?关键时候顶住了,那就是淬火成钢!”

    徐指导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林阳的心坎上。他精准地戳中了林阳内心最激烈的挣扎——渴望战斗的本能与对未来的担忧。他并没有鼓励林阳盲目冒险,而是区分了“痛”与“伤”,强调了在“可控风险”下,领袖应有的担当和决心!这份理解和支持,比任何空洞的鼓励都更有力量。

    “我明白,徐指导!”林阳感觉胸腔中那股被资本试探和伤病困扰压抑下去的热血,重新开始沸腾,“队医说风险可控,我会评估好自己的状态!只要能站在场上,我拼尽全力!”

    “好!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徐指导的声音充满了欣慰和豪迈,“别去想什么资本,什么代言!上了场,你就是个战士!为你的球队,为你的球迷,为躺在病床上的杜邦教练,也为你自己心中的那口气,去拼!去抢!去把那该死的胜利给我拿下来!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拿出你在波兰最后时刻踢任意球的那种眼神!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我在北京,等着看你的好消息!”

    “是!徐指导!”林阳站得笔直,仿佛徐指导就在眼前,他对着空气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如刀,充满了决绝的战意。

    恩师跨越重洋的电话,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穿透了商业迷雾和伤病阴云,为他清晰地指明了航向——战斗!为了值得的一切!

    “去吧!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晚上,给我狠狠地踢!”徐指导最后叮嘱了一句,爽朗的笑声透过话筒传来。

    “谢谢徐指导!您也多保重身体!”林阳郑重地道谢,挂断了电话。

    放下手机,房间里似乎还回荡着徐指导那充满力量和信念的声音。窗外的暮色已经完全笼罩了里尔城,但林阳的心中却亮如白昼。那些关于商业价值的考量、关于风险的担忧,在恩师这通充满足球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