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深层注意(3 / 3)

加入书签

是因为眼睛注意的东西不同造成的,我这里说的注意跟看见是不同的,注意是一种行为,而病理性的看见可以称为“幻视”,关于“幻视”我后文中会细讲。

举个例子啊,正常人走在大街上时,我们的眼睛看见的是五颜六色的,但我们不会过多的去注意五颜六色中的某一色,而有些抑郁症的患者在没被诊断出抑郁症之前,他看见的街道虽说也是五颜六色的,但他的注意力总会在一种颜色上,久而久之,这种颜色无限放大会导致他不去注意另外的颜色,这时候就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抑郁症的患者的眼睛注意的地方不只是有颜色一种,有注意行人举动的,有注意行人眼神的,有注意行人说话的等等。

话又说回来,这种极端注意一类“东西”和“颜色”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有些具有特殊才能得天才就是这种类型,所以有些天才就会伴有抑郁症的表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嘛。

道家有种修行的法门中有一层功法能自我治愈抑郁症,这一层功法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深层注意”,简单解释就是从早晨眼睛睁开的那一刻就要详细看所处环境中的各种颜色,从房间衍生到家门外,从小区衍生到整个街道、最后是山川河流,因为只要深层次注意到身边的各种颜色,总会看见美好,美好是治愈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本。

就拿我们旅游来说,有些人花大价钱去了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刚去那个地方感觉景色很美好,但转了一会后便觉得“也就那样”,旅游结束后只是感觉到乏味和累。但有些人去了趟居住地周边的山脚下走了一圈,就觉得心旷神怡,全身都放松了。这就是能否深层次注意造成的。

再美好的环境不去深层次注意,总是不美好的,再不美好的环境,只要去深层次注意,总会发现各种美好的。

放慢脚步、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总会发现这世界的美好,但物欲横流的环境中,我们很难放慢脚步去细心观察,脚步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但我们却越来越空虚,我们总会以“得到”去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但回过头发现我们在不断得到的同时又在不断失去。

年少时总是盼望着长大,长大了又希望回到年少,盼望长大中我们失去了童年,希望回到年少中我们又忽略了身边那些美丽的人和美好的事物。

近年来对疾病越发研究深入时,我越发觉得曾经张哥在诊所小院里给我讲的那个故事是正确的(故事在196章),或许疾病的产生本就是天道规律,因果循环中疾病何尝不是一种“果”呢。

或许从研究用外力手段治愈疾病那一刻起估计已经是走偏了,离“道”越来越远了。疾病是“果”,想着借助外力去治愈疾病不就是“惧果”嘛,大道是“畏因”不“惧果”,而“人道”则是“惧果”不“畏因”。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现在人很熟悉的词——“养生”,我觉得我们所谓的“养生”好像也是走偏了,一说“养生”便会立马想到各种补药,但借助外力的“养生”跟借助外力的治愈疾病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了一大圈,研究了这么多年的中医,我貌似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皇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年少时我觉得“上古天真论”这一篇虽说写的很好,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有种行话、套话和大道理的感觉,如今我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如果“上古天真论篇”是大纲,那么《道德经》就是深入解释和行为指南。

好了,这篇就到这里结束吧,总感觉又是写了一大堆废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