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证之阴阳(2 / 2)

加入书签

脾阳。

我认为补肾第一药是附子,第二药是生地。如果把肾比作地下水,那么用附子的目的是让地下水热起来,用生地的目的是补足地下水。肾水既热又足,那基本上身体就没有大问题。

老年人夜尿频繁,腰膝酸软,归根到底是肾阳不足,年轻男子人盗汗、遗精等,女子痛经、手脚冰凉等也是由于肾阳不足,阳不固阴所致,所以我认为附子是补肾第一药。

至于生地,那就很好理解了,生地的功效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有些男子去治男科时,医生会说肝火过旺,开一些降肝火的药,比如龙胆草、夏枯草、黄芩等,但我觉得大部分男子肝火过旺的最根本原因是肾水不足,肾水滋养肝木的能力不够,导致了肝火过旺,所以去肝火可以在补肾水上下功夫,补肾水的主力药就是生地。

附子和生地一热一寒,正是一阴一阳,同时运用可以兼顾肾阴肾阳,是阴阳同补的对药,所以真正补肾效果很好的方子中,绝对有附子和生地这两味药。

有些朋友问熟地这味药,说句实话,我对熟地这味药不是那么感兴趣,因为在唐朝以前是没有这味药的,唐朝以前的地黄分为干地黄和生地黄,干地黄就是今天的生地,而生地黄就是今天的刚采摘出来的鲜地黄。熟地黄的出现是在唐以后,熟地滋补之功较强而治病之力不足。

如今大部分医生开药,对熟地情有独钟而对生地嗤之以鼻,有时候我看现在的一些处方,根本就看不出个子丑寅卯,姑且不论君臣佐使,就是连最简单的寒热都没有,开的药是清一色的温性药物。

温性的药物根本就治不了病,只能对身体进行简单的调理,所以如今的中医逐渐演变成了调理医学,大家对中医的认识就是见效缓慢,调理身体可以,但是治病还得去找西医。

其实中医变成如今这样,不怪中医师,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懂得都懂。

好,由于我太忙,闲话到此结束,下一章再啰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