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文化之剑,日与月的折光(3 / 7)

加入书签

那应该是有了。”

    “现在傻子都知道卖方星河的签名能赚钱,你们看看提前进去的那帮记者,谁手里没拿着两本书?”

    “都是找方星河签名的?”

    “必须的啊!那些记者根本不要红包,就要签名,听说在大城市里,方星河的签名都炒到成千上万了,签在书上更贵。”

    “我操,怪不得你牌都不打了,一大早上拉着我在这儿挤着,哥,你真仗义!”

    “那必须的,花20块钱买本书,排到签名转手一卖就是大几千,实在排不到,拿回去给孩子看也不亏,是不是?”

    “理是没错,可咱卖谁啊?咱也没有渠道啊。”

    “你往后面看。”

    “嗯?”

    “瞧见那些穿的特别洋气打扮贼时髦的女人没有?”

    “看到了,咋呢?”

    “猪脑子!那都是大城市来的方粉,咱们要是真能排到,直接找她们转手,当场就能卖个好价!”

    “大城市?不能吧?方星河不是公布了之后要去北上广深吗?她们来这凑什么热闹?”

    “笨!心急的狂粉呗!给我盯紧她们,她们多少钱都愿意出。”

    类似的对话一再上演,看那样子,怕不是整个省会的黄牛都瞄上了方星河。

    不过这也正常,黄牛由来已久,现在的生意却并不好做,因为整个娱乐行业市场体量的限制,真正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的明星实在太少,内地也就那么三五个,哪个都不在东北活动。

    所以,方星河堪称是北方的唯一。

    而且他空有潜力,却没有渠道释放,真维斯都卖爆了却也只能填补年轻人的常服市场,根本发挥不出来方星河的商业价值,于是,买他的书,最好是签名书,就成为粉丝消费热情的唯一释放途径。

    这种情况,在后世叫做爆后真空期。

    意指一位新流量在大爆之后,商务暂时跟不上咖位,导致粉丝积压着消费热情却没有合适的品可以冲。

    苍兰诀之后的鹤帝、莲花楼之后的诚意,都有过一段真空期。

    所以那会儿的资本都喜欢提前下注,行话叫买股,给待爆咖或者待爆剧一份诚意足够的短期合同,赌一把大爆之后的商业回报。

    其实方星河这边也有商家买股,尽管时代不一样,但是有眼光的商人永远都在试图捡便宜——用吕不韦来打比方,那叫奇货可居。

    可惜,方星河特别不愿意消费自己的少年期形象,现在不缺钱了,所以他对于每一个品,都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极度火爆的现象。

    王查理唯一在谈的商务,就是已经正式更名为特步的那家胡建公司。

    其实第三版的鞋子已经很漂亮了,可是仍然被他打了回去,要求对方再做修改。

    如此郑重,是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