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公审男爵 张氏扬名(四)(1 / 3)

加入书签

    紫禁城,广闻殿内,少年天子郭博有些意兴阑珊地翻看着内侍省呈上来的今年各地藩王、勋贵进献的贡物礼单。

    当然,上面依然是写锦缎、珍玩、药材、土仪之物。

    这种类看似繁多,但在他眼中,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陈旧和匮乏。

    毕竟每年送上来的都是这些东西,一成不变。

    只不过今年相比往常甚至还少了一些,像是吴王府往年送上来的苏绣精绢,今年也少了不少。

    他随手将一份礼单扔回案上,揉了揉眉心,问侍立一旁的小黄门:

    “这便是今年全部的贡礼了?

    怎地感觉比往年还要稀薄几分?”

    小黄门被叫到,连忙躬身回道:

    “回大家,目前送抵京城的,吴王李家、魏王符家、梁王韩家和宋王赵家的主要贡品礼单都已在此。

    只是……永安王殿下那边的礼单,尚未完全呈报上来。”

    郭博闻言,摆了摆手,语气带着一丝宛如看见了儿子死活要吃肯德基但你兜里没钱的无奈:

    “表兄那边的礼单也就罢了,再重也做不得数,依例大多是要寻由头退回去的,不必等了。”

    大周开国太祖郭威是个不蓄私产的皇帝,这是众人皆知的。

    在他病重将亡之前也罢当时的儿子郭振叫到了跟前,说过大周皇帝以后世世代代都不得蓄私产,不得与民争利。

    但是郭威也不是个傻子,直到皇帝要是掌握不住钱就完了。

    所以他让柴荣蓄产,反正柴荣是他的养子,又和郭振兄弟情笃。

    而且柴家作为外戚,又是皇亲,必须要和皇帝拧成一股绳对抗剩下的其他王业,可以说这招直接将柴家和皇家捆的跟粽子一样。

    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在这年头,外戚的宦官还有节度使,这仨你总得选一个倚重的。

    当然,这招也很好使,历代永安王也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别的不行,掏钱很利索。

    本朝威帝大军出镇时,军费不足,都是柴家自己掏腰包填补上的。

    而等和北军对峙完了,威帝也回来特批给了柴家京内三条御街,因此才有的金川楼。

    大周永安王家的内库便是皇帝内库的传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所以柴家上贡的礼物再多,那也是从左兜倒进右兜。

    他轻轻叹了口气,年轻的脸庞上掠过一抹与年龄不符的忧色:

    “看来这年景,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

    连送进京里的这些御贡,都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任何一个王朝发展到了中期,难免会出现国库空虚,边镇耗资巨大,土地兼并严重,灾荒频频反复的问题。

    很不幸,大周都有。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