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风雨欲来(2 / 4)
中满是不可置信:“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能长出最好橄榄的土地啊!”
马哈茂德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轻蔑:“还能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帮我们种更多庄稼吗不!他们是要把我们的田地和果园推平,用铁丝网围起来,变成雷区和反坦克壕!他们铁了心要和盟军开战,压根不在意那片土地上,阿拉伯人的死活!”
“真主啊……”萨拉喃喃道,身体微微发抖。
马哈茂德所说的阿拉伯人,并非广义上的阿拉伯人,而是指拥有锡安国籍的阿拉法特人。
二十三年前,那个名叫锡安的国家在阿拉法特的领土上宣告成立,然而这个国家却并非全都是锡安人,超过百万的阿拉伯人——其中绝大多数认同自己阿拉法特民族的身份,却一夜之间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新公民,同时也被赋予了锡安的国籍。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转变,这些锡安籍的阿拉法特人,他们及其后代已占到这个国家总人口的近40%,成为了社会结构中一个庞大却近乎隐形的群体。
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底层的工人,在特拉维夫蓬勃的工厂里、在海法轰鸣的港口上、在遍布全国的建筑工地中,这些锡安籍的阿拉法特人挥汗如雨,从事着最繁重、最肮脏、最危险的工作。
“刚才下工的时候,沙尔德告诉我,”
马哈茂德低声道:“‘阿拉伯土地保卫委员会’(注1)正在动员所有人,要求我们,所有在特拉维夫、在海法、在拿撒勒的阿拉伯工人,后天举行总罢工,走上街头抗议,让那些锡安主义者看看,我们不会像温顺的羊群一样任人宰割!”
“马哈茂德.”萨拉轻轻喊了一声丈夫的名字,声音里带着恳求。
马哈茂德摇了摇头,“这件事你别管了。特拉维夫的政府不会无视我们,他们不敢!除非那群坐在办公室里的政客们,不在乎腰间的皮带变成麻绳!”
除去军工、水电等核心部门,锡安几乎所有的工厂里,全都是阿拉伯工人,他们与石油一样,是这个国家的工业血液。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两短一长,富有节奏的敲门声。这是他们约定的信号。
紧接着,一个刻意压低的声音穿透了薄薄的门板:“马哈茂德!马哈茂德!快开门!”
是沙尔德来了。
马哈茂德站起身,他走到萨拉面前,轻轻亲吻了一下她冰凉的额头,用他粗糙的手掌抚过她的脸颊,柔声安慰道:“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一定要安全回来。”萨拉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眼中已噙满泪水。
马哈茂德没有再回应,他毅然转身,房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将他温暖的小家隔绝开来,也人他彻底投入到了外面那片未知的、汹涌的黑夜之中。
而就在同一个晚上,在无数条昏暗、狭窄、弥漫着同样气息的街巷里,成千上百扇类似的房门被依次敲响。
数以百计的阿拉法特工人,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朝着城市中几个固定的、隐秘的汇集点走去。
——
“根据消息确认,阿米尔已经返回了戈兰高地的库奈特拉前线指挥部。”
摩萨德局长伊扎克霍菲站在巨大的办公桌前,用他那标志性的、毫无情感起伏的声音做着汇报。
希尔伯特总理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揉了揉眉心,“这是这个月的第几次了第二次还是第三次
该死的,你们就不能想个办法,在他坐飞机的时候,把他打下来吗”
伊扎克霍菲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他只当是总理阁下最近睡眠不足,正在发泄情绪。
“听说阿米尔已经在利雅得被授予天使‘吉卜利勒’的封号了,这件事对管辖范围内的阿拉伯人影响很大。”
总参谋长拉扎斯在一旁开口道:“耶路撒冷刚刚经历了一场暴动,目前已经被军队镇压了下去,而我们国内的一些阿拉伯人,也被这种情绪感染,有些蠢蠢欲动.”
提到这个,霍菲局长接过话头:“有可靠情报显示,那些68年的阿拉伯人正在暗中串联,策划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我们在加利利地区的土地征用和军事化行动。”
“68年的阿拉伯人”这是锡安国内,对在伊斯兰历1368年建国时,加入锡安国籍的阿拉伯人的一种蔑称,以此来区分六日战争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