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金狮奖,花落谁家?(3 / 4)

加入书签

这是留给大家的悬念。

包括主角赵小刚,“穿越”是他临死前的幻想,还是真的看到百年之前的梵谷

如果只是幻想,那他將註定和梵谷一样悲剧。

而第三幕结局的时候,赵小刚在电视上看到的纪录片,主持人讲述梵谷一生画了很多“向日葵”,但有一幅是留存於世爭议最大的。

同样让观眾忍不住產生思考。

如果说主角是一个精神病,那么通过他的视角,观眾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

但还是那句话,对於这些,影片並没有讲清楚。

艺术嘛,怎么能不模糊抽象呢

方元没有像贾樟科那样,给出一个开放式结局。

但他埋在影片各个角落的细节,却充满了许多个开放式解读方向。

嗯,就是大概类似阅读理解那种。

请问,金鱼死后眼里还闪著一丝诡异的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示:啥啥啥为啥给我打零分

……

两天后,《梵谷之死》场刊评分很快出炉。

3.5/4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分。

无论是媒体,还是观眾,都对这部影片给予极高讚誉。

广受好评。

表面上来看,《梵谷之死》是一部文艺片。

但只是掛著文艺片的皮。

撕开这层皮,里面还是商业片的內核。

只是方元做得没那么明显,给了观眾一个值得认真探討的主题。

所以,观眾自然看得很开心、很专注。

简单来说,就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诺兰就很擅长这点。

《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奥本海默》……

甚至《蝙蝠侠:黑暗骑士》,同样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不过现在的话,还比较少见。

因为想做到这点很考验天赋,方元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即便如此,他依旧搞了很久,才將《梵谷之死》製作完成。

而3.5/4的场刊评分,说实话有点超出他的预料。

“感觉越来越悬了啊……”方元眉头微皱。

有时候评分过高,並非好事。

因为按照国际三大电影节以往的数据,场刊评分最高的参选作品,往往拿不到最高荣誉奖项。

国际三大电影节,向来有“评审团至上”的传统。

很多评委就喜欢小眾的东西,这样才能体现他们与常人的不同。

而且场刊评分仅反映部分影评人与观眾的即时观感,与评审团的艺术评判標准存在很大差异。

像是来自棒子的朴赞郁导演,作为本届威尼斯评委之一,他很喜欢《梵谷之死》。

而两位义大利评委,则是明確表达自己更欣赏《女王》这部参选影片。

临近闭幕式之前,评审团闭门会议,最后一次討论。

米歇尔普拉西多,义大利男演员。

史蒂芬妮罗卡,义大利女演员。

吉尔莫德尔托罗,墨西哥导演、编剧,代表作《潘神的迷宫》。

三位评委不著痕跡地对视一眼,互相確认了一件事。

没错,大家应该都被米拉麦克斯影业找过,希望他们能为《女王》说几句话。

《女王》这部影片,是米拉麦克斯影业联合英国、法国、义大利製片方,共同出品的传记电影,聚焦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与黛安娜王妃逝世事件交织的宫廷斗爭与时代变迁。

不得不说,阵容十分强大。

同时也很明显,米拉麦克斯影业作为迪斯尼旗下子公司,哈维韦恩斯坦离开之后,想要证明就算没有他,他们也能够做得很好。

所以,米拉麦克斯影业背靠迪斯尼,凭藉强大的人脉关係,成功串联起本届威尼斯评审团的三位评委。

“《女王》对歷史事件的戏剧重构,將冰冷的政治危机转化为『无硝烟的战爭』,我觉得……”来自墨西哥的吉尔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