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赴德(1 / 2)

加入书签

1928 年 6 月 30 日,济南火车站的蒸汽往外冒出,列车在蒸汽的推动下向外出去,周亦云将父母的皮箱小心翼翼放上列车,林娥躲倚靠在周亦云的身边,用帕子悄悄擦拭眼角的湿润,最后看了一眼儿子。

周文复拍了拍周亦云的肩膀,声音有些发颤道:“保家卫国是大事,但是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两人望着远去的车厢,久久伫立在站台。

回到18军军部,周亦云立即召集杜玉明等将领。军用地图前,他指着汉阳方向:\"玉明,18 军务必安全撤回武汉。依托汉阳兵工厂,按这份整编计划进行整改。\" 说着,他递上一叠厚厚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武器改进方案和训练计划。

”我们不能一味依赖进口。“ 周亦云敲了敲桌面,\"汉阳造经过改良,性能不比外国步枪差。还有火炮、冲锋枪,都要立足现有资源,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战斗力提升。\" 他拿出一张草图,向众人讲解:“就像这把冲锋枪,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我们可以迅速装备大量部队。“

1928年7月1日,马克斯?鲍尔从北平抵达了济南,在华日济南条约签署之后马克斯?鲍尔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他当即大喜过望向周亦云发出了前往德国的邀请,周亦云欣然接受,马克斯?鲍尔当即向司令辞行,并且表示德国已经组建了顾问团赶赴南京,他需要和周亦云一起回德,司令大喜过望自然应允,并且给周亦拍了多条电报,让周亦云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去德国。

当马克斯?鲍尔来到济南的时候,这时的周亦云在正在做一件事情,他将历史上的司登画了出来他不是枪械的设计师,只是在大学的时候在网上看过,司登是二战最简单的冲锋枪,非常适合缺少资源的华夏,当周亦云看到马克斯?鲍尔非常热情的招呼马克斯?鲍尔来看看他画的图纸,这个图纸与其说是设计图,不如说是一个需求图纸,周亦云深知这需要德国的专家在进行。

当马克斯?鲍尔拿着图纸看了起来,眉头紧锁的对着周亦云说道:“周,你这不是一款枪械,这样的设计在德国会被视作工业废品。我们有现成的精良武器,完全可以...”

“鲍尔先生,” 周亦云抬手止住对方辩驳,“您在中国六年,当见过陇海线旁背着汉阳造的士兵,用麻绳捆扎断裂的枪托继续行军。德意志的毛瑟步枪是精密的艺术品,但在我们国家,我们连替换的撞针都难以生产,所以我们需要能够快速进行生产的武器,”

马克斯?鲍尔看向周亦云,德国式的严谨让他忍不住皱眉,他忍不住问道:“可简易设计意味着精度丧失...”

“精度会让位于数量。” 周亦云抽出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枪栓拉动时发出干涩的声响接着说道,“济南战役,我们三个师的弹药消耗量,抵不上贵国一个步兵师的日常训练量,如发生战争以我国的脆弱的工业能在县城的小工厂里面也量产的武器,才是真正的战场话语权。” 他将一张草图推过桌面,上面潦草勾勒着类似司登冲锋枪的结构,“这把枪,我要它能大量使用冲压件,减小强度和零部件,或者可以用手工锻打,用木匠工具组装。”

马克斯?鲍尔有点忍不住的说道:“周,你这简直是对枪械工艺美学的亵渎。”

“不,这是生存的智慧。” 周亦云的笑着对着马克斯?鲍尔说道,周亦云内心十分的清楚和德意志国在南京签的条约给与的技术援助窗口转瞬即逝,他必须要加快速度,1933年小胡子一上台就会将科研力量全部抽回国内,开始大力的研发和扩军备战,到时候的华夏政府只能够从德意志国购买武器装备。

并且周亦云十分的明白那场战争也越来越近,他管不了军政部管辖的部队,但是至少它可以让历史上的德械师多出几支部队,他想要让华夏军队都可以依托一个县的工业造出武器,那才是中国的持久抗战之道。

武汉城外的官道上,十余辆蒙着帆布的卡车正蜿蜒向南,车斗里堆满拆卸下来的机床部件,金属摩擦声在叮当作响,杜玉明站在队伍最前方,望着浩浩荡荡的车队,那些曾属于北洋军阀的工厂设备,如今正成为黄埔系军工崛起的砖瓦。

\"这位是克虏伯的机械总监冯?施密特博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