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起义(1 / 2)
武昌,临江的湖畔,微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两个年轻人并肩而立,其中一人面带微笑,看向一旁的青年说道:“我就猜你会在这儿,昨天的会议,你怎么不听完就走了呢?其实同志们大多还是支持武装斗争的。”
被询问的年轻人微微皱眉,目光望向远方,缓缓开口:“川省、湘省、豫省,粤省的军阀们仍在持续围剿我们,我们的力量正不断被削弱,好在你当时在上海果断下令撤离,让我们在上海的力量及时转移到了赣省,成功的保存了我们的革命力量,让上海这个反动派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计划落了空,为党立了大功。”
身着西装的年轻人闻言,微笑着摆了摆手,接着从身旁的箱子里拿出一本书,递向一旁的青年:“这都多亏了隐秘战线同志们的努力,才让我们避免了重大损失,我这儿有本书,你看看。” 同伴接过书,看到封面上《论革命武装的建立》几个字,微微愣了一下,随即翻开书页,细细研读起来。
看到一半,他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是谁写的?简直太符合华夏国情了。书中提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革命的火种,主张部队向广大农村转移,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十分的有见地,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西装年轻人笑着解释:“这是一位隐蔽战线的同志编写的。我觉得和你的想法颇为相似,就拿来给你瞧瞧。”
年轻人追问道:“中央对此怎么看?”
西装年轻人神色一正,回答道:“中央和红色国际,已经同意开展武装斗争了。”随后两位年轻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最后他们一个人前往了南昌,一个人则是回到了湘省。
不久之后,受党中央和红色国际委派,佰民先生肩负重任,从武昌奔赴南昌。
这时的的南昌城,在党中央的命令下十一军和二十军陆续开进了南昌城,士兵们在城中安顿下来,然而,南昌城面积有限,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部队,使得二十军和十一军的战士们难免产生摩擦,南昌守备团团长眼见这一情况,心中隐隐不安,对于武汉政府的部队突然进驻南昌,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私下里,守备团团长绞尽脑汁,试图拉拢二十军和十一军的士兵,期望能从职位较高者口中探得内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在一场冲突中,他终于搭上了一位副营长级别的军官,花了一包大洋,成功买通了一个卧底。
起义前夕,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前敌委员会成员们围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仔细分析着敌情。其中一人指着地图,条理清晰地说道:“目前城里面的守军总计 6000 人,分布情况如下,都督府以及第 5 军留守处有重兵把守,前清贡院驻防着第 3 军的二十三团,新建营门则是二十四团的部队。都督府作为反革命武装在城里的指挥中枢,设有多道防线,防守极为严密,这一关键据点交给 20 军负责攻克。”、
“南昌城的大门上有一处敌楼,那是整个南昌的最高制高点,战略意义重大,由十一军的部队负责拿下,南昌火车站是敌军增援的主要通道,我们必须迅速占领,以此断绝城里敌军的退路,同时阻止外面敌军的增援,此外,通讯方式和作战标识等相关事项,稍后会一并下发,大家务必牢记,必须在天亮前结束战斗” ,在场众人齐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时,其中一个人补充道:“入城时,守备团的团长已经起了疑心,我们得尽快行动,绝不能让他向武汉发送电报。一旦消息泄露,我们的计划就全泡汤了。”
布置任务的前敌委员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沉声道:“计划已定,通知各部做好准备,只等行动命令。”
夜幕缓缓降临,南昌城陷入一片寂静,在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的夜晚,这时人们还不知道今天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个被买通的叛徒从外面回到20 军军营,刚一进去,他的团长便迎面走来,问道:“你跑哪儿去了?今晚有行动。” 说着,将白毛巾和领巾扔给叛徒。
叛徒心中一惊,看着这情形,哪还不明白即将发生大事,连忙谎称自己拉肚子,匆匆往外走去。一出军营,叛徒径直奔向南昌守备团团长的驻地。守备团团长听闻南昌有军队要发动反叛,顿时大惊失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