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刀鞘与刀刃(2 / 3)
等人,更是对其恨之入骨。
这些消息,通过阿元以及其他宫人的闲谈,源源不断地汇入伏寿的耳中。
“陛下,我们的机会来了。”这晚,伏寿对刘协说道。
“许攸?”刘协立刻反应过来,“他现在是曹操的功臣,我们能拿他怎么办?”
“我们不需要办他,曹操自己会办他。”伏寿的眼中闪烁着冷光,“许攸是我们亲手推出去的一枚棋子,他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他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万一哪天他得意忘形,说漏了嘴,或是曹操疑心病起,深究他叛逃的内幕,查到当初那场流言,我们就危险了。”
“所以,在他被曹操清算之前,我们必须让他发挥最后一点‘余热’,同时,彻底抹去他与我们之间那一点点潜在的联系。”
伏寿的计划,一如既往地阴狠而精妙。
她要做的,还是散播流言。但这一次,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火上浇油”。
她将阿元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第二天,长秋宫内,负责监视的内侍头目,就“偶然”听到了阿元和另一个小宫女的对话。
“唉,你听说了吗?外面都在传,那个许攸许大人,在酒后跟人说,‘曹阿瞒若没有我,连冀州城门都摸不到’呢!”
“天呐!这话也敢说?这不是找死吗?”
“谁说不是呢!听说许褚将军听了,气得当场就要拔刀砍人,被郭嘉军师给拦下来了。郭军师还劝他,说许大人只是居功自傲,心无恶意的。”
这段对话,看似是普通的宫中八卦,却暗藏玄机。它不仅精准地放大了许攸的狂妄,更阴险的是,它把“郭嘉为许攸开脱”这个情节加了进去。
内侍头目不敢怠慢,立刻将这段“新情报”上报。
曹操得到密报时,正在与郭嘉议事。他看完之后,面无表情,只是将竹简递给了郭嘉。
郭嘉一看,先是一愣,随即苦笑起来:“丞相,嘉可从未替那许子远说过半句好话。”
“孤知道。”曹操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这流言传得有趣。它为何偏偏要捏造你为他开脱?这说明,散播流言的人,很清楚你我在想什么。”
郭嘉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此人,是在催促丞相您下决心啊。他知道您爱惜羽翼,不愿背上‘屠戮功臣’的骂名,所以,他故意制造出‘郭嘉都护不住他’的假象,将许攸的狂悖,渲染得人神共愤。这是在给您递刀子,也是在帮您找一个杀他的、最完美的理由。”
“而且,”郭嘉补充道,“将我也牵扯进来,还能起到离间之效。若丞相您心有芥蒂,便会怀疑我郭嘉是否与许攸私交过甚。好一招一石二鸟之计!”
曹操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他几乎可以确定,这又是出自长秋宫那位皇后的手笔。
这个女人,就像一个附骨之疽,他越是想把她困住,她就越能找到缝隙,将她的影响力渗透出来。她利用自己送去的眼线,反过来操控许都的舆论,借他的刀,去杀她想杀的人。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