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以退为进(2 / 3)
子嘛,生来体弱,文不成,武不就,又无所建树,恐怕配不上德惠公主,皇兄可能还有所不知,之前皇后提过,欲将王家幼女,王倩倩指婚给五皇子,因此他不适合。”
皇上说完扫一眼摄政王,见他没什么反应,接着道:
“韩国使者,曾提想与摄政王世子联姻,孤倒觉得很是般配。”
摄政王眼眉低垂,端坐在侧,并没急于表态,他在上朝之前就已和王妃交流过此事,已有计较,韩国此举,无非是想扎根钉子在王府,同时还有离间王府与皇上之意,皇上本就对王府有所忌惮,韩国此计虽很明显,却正和皇上心意。
忽然
大司马卫子康上前一步,躬身一礼,朗声道:
“启奏皇上,摄政王世子与德惠公主,身份不符,联姻达不到两国修好的初衷,臣以为还是选位皇子为好。”
大司马卫子康是个智将,号称常胜大将军,是摄政王一手提拔起来,在军中威望极高,为人快人快语,简洁干练,他早已猜出其中蹊跷,不等王爷开口,挺身而出,阻挠此事。
“大司马大胆!
摄政王世子,奉有仙皇旨意,乃皇储备选之人,你竟敢如此诋毁,你可知罪。”
皇上对这个卫子康是恨到了骨子里,京都守备军的军权一直在他手里,皇上几次暗示,他就是不松口,还搬出仙皇遗诏做挡箭牌,什么金钱、美色、功法他全都不为所动,皇上是用尽了手段,也恨透了此人。
作为皇上,他手中能调动的军队,只有皇室亲军,区区五万人,京都守备军三十万甲士,他这个皇上一兵一卒都调不动。
他也曾暗自咒骂仙皇糊涂,让他做这个傀儡皇上,就连一些大的家族有时都不将他这个皇上放在眼里。
部分清流文官,终于弄懂了皇上的心思,这是要顺水推舟,将德惠公主嫁入王府,只是摄政王权倾朝野,不能下旨硬塞,需要用怀柔的手段,令摄政王妥协,所以才有今天的戏码。
王府若娶了个敌国公主,对血脉延续和将来立储,都会受其影响,倘若未来摄政王在战事上稍有差池,皇上便可,以泄露军情为由,堂而皇之的降罪于他,即便是夺不下他的兵权,用于诋毁他,降低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是好的。
于是大臣们不再沉默,纷纷站出指责卫子康。
“臣参大司马卫子康,殿前失仪,请皇上降罪。”
“臣附议……臣也附议……”
有人参本,那些清流文官,纷纷跪地附议,尤其心向皇上的那些御史谏官,参奏的更加变本加厉。
卫子康只是退回原位,对皇上和众位大臣的参本,诟病,不予理会,甚至连请罪之心都没有,老神在在的站在那里,充耳不闻,闭目养神。
摄政王锐利如鹰隼的双眸,扫视着那些大臣的嘴脸,不禁暗暗自忖,这些自称清流的文官,这些年越的不成样子,只会人云亦云,看皇上脸色行事,不思国家利益,不顾百姓生死,甚至有些人都开始过上养尊处优,贪污受贿的奢侈生活。
他很反感这些混日子的文官,几次上折子都被皇上驳回,他也很是无奈,毕竟仙皇给他的这个地位很尴尬,他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骂作奸臣,更不能在这个昏庸的皇上手下做个纯臣,只能做个利国利民的忠臣,皇上想护的人,他还不能过分处罚,除非有过硬的证据。
再看看同那些大臣们一唱一和的皇上,不禁一阵苦闷,对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其心性他多少还是了解的,皇上今日的做法,就是逼着他接受这桩联姻,给他王府埋下个隐患,从而好设计剥夺他儿子能立储的权利,遂不再沉默,出言道:
“回禀皇上,大司马所奏并非全无道理,小儿,丹田破碎,再无习武可能,且无才无德,亦无功名,与韩国公主联姻确有不妥,还望皇上三思。”
皇上见大司马满不在乎的样子,气的牙根直痒痒,但又拿他没办法,军权掌握在摄政王手中,他又是摄政王手下第一智将,这种小过,他还无法降罪于卫子康。
此时摄政王的话,打断了众大臣那些无端诟病大司马的言语,皆都回位站立,闭嘴不语,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得罪这个掌有兵权的摄政王。
皇上闻言偏过头,又换上一副笑容可掬和善可亲的面孔道:
“皇兄,谦逊了,世子为救母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