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圣林搬迁(3 / 5)
p; 否则……
罗马之前是个地名,之后也会是个地名,或许能让人与一场惨败挂钩!
这并非危言耸听,对于明帝国与罗马的战争,诸国大使们都一边倒地认为前者必胜。
以至于连开盘都不可能,因为没人敢当庄家跟大家对赌。
这特么不是必输的结局么?
等于白给同行们送钱!
这种赔钱的买卖谁会干啊?
哪怕罗马获胜的赔率是一比一万,也没人敢开盘。
当然,用一枚银币下注罗马法师能够召唤骷髅兵与炽使,很多人还是乐意玩一下的。
输了无所谓,赢了就当观看神迹了!
当然,绝大部分大使都相信科学。
如果罗马方面真有这个本事,也不至于其地盘会如此之了。
在他们之中,倭国、泡菜、奥斯曼、印加、暹罗、波斯等国的大使,立场非常明显,坚决支持明帝国获胜。
这些国家都是明帝国的传统盟友,不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态度都是完全一致的,也完全没必要自找麻烦。
而瑞典、威尼斯、荷兰、普鲁士等国的大使,由于其信念的原因,只能委婉地表示战争最好不要发生,毕竟关乎上百万饶生命。
言外之意,他们就是在希望罗马方面不要输的太惨,被明帝国的军队屠戮殆尽的话,那真是颜面扫地了……
屠城这种事以前经常发生,现在也不可避免,无非是方式已经升级了。
派士兵入城杀人,那已经是最低级的手段了。
换做是明帝国的军队的话,陆军负责围城,空军负责轰炸。
如果每一次,坚持一周时间,七次千机规模的地毯式轰炸,那城里也就不剩几个活人了。
华沙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城内守军与平珉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他们要是知道明帝国的军队已经拥有了如此恐怖的杀伤力,恐怕没等遭到轰炸,便会争先恐后地出城投降了。
罗马人能坚持到现在,一方面因为背后有法国为其撑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念的原因。
如今欧皇陛下通过《法兰西日报》,已经明确表示法国和他本人都是观众……
你们双方在亚平宁半岛上,想怎么打都行,别扯上法国即可。
威尼斯则是干起了掮客的老本行,当中间商可以,给钱就卖,出兵的事情,想都别想。
瑞士倒是在支持罗马,但瑞士自身国力有限,还是需要其军队在境外作战。
面对强大的明帝国及其盟友,这是非常被动且危险的事情。
稍有不慎,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