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何时北伐(3 / 4)

加入书签

nbsp;想短期就收复辽东,就必须团灭辫子数万的骑兵主力,那需要高达前来助战,再不济也得凑出一个“豹”式装甲旅才行,否则您还是洗洗睡吧。

    “……怎会如此漫长?”

    此番话让崇祯大失所望,不过想来有了“五年平辽”那事做铺垫,也尚在情理之中,并非是刻意敷衍自己,还没让他立刻发火。

    “父皇,想必您也发现了吧,同样数量的大明王师已经不是东虏的对手了,要想取胜,就必须集结三四倍于东虏的兵力才行。然而东虏总兵力不下十五万,王师集结五十万大军有谈何容易?别说兵马凑不齐,就算是这五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都需要从南洋运来。若没有充足的兵力与粮草,想让早已久战疲惫的王师战胜训练有素的东虏便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便徐达、王阳明、戚少保再世也做不到。”

    辫子明显占据质量优势,明军本来就没啥质量,天雄军被人家团灭,秦军与白杆军都在南方作战,勇卫营还被甩锅爹调到了南都,指望关宁军主动出击……

    找不齐质量的话,那只能一味地追求数量优势,以图用己方的数量优势来抵消掉辫子的质量优势。

    问题在于五十万大军光是一年作战所需的粮食便至少要有两百万石,马匹所需的草料另行计算,军饷亦高达一千三四百万两之巨。

    北方基本上都饱受天灾影响,从南方运来的粮食连吃都不够,就甭想着攒出两百万石军粮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南洋大规模进口。

    “……那该当如何是好?”

    崇祯之前只想着军饷的事情,以为有了充足的饷银,各部就可以主动进攻东虏了,没想过粮草方面的事情,这下直接被逆子怼了个正着。

    “儿臣以为最近三年当须重点防御关内各处大城,王师尚在修整阶段,不宜主动出击迎战东虏。同时积攒军粮,争取每年攒出五十万石,这样待王师大军出击之时,军粮起码可以凑出八成左右。对于兵力问题,儿臣以为,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来可以用譬如飞艇、坦克以及各式qiang炮等先进武器来弥补,二来可以聘请外援,譬如倭军助战。儿臣已然与倭国德川大将军达成一致,对方同意出兵五万,在辽东半岛登陆,用以牵制东虏。这样王师便可以获得宝贵的修整时间,在厉兵秣马之后,全力出击关外。”

    想来想去,就这两招可行了,其他招就只能指望其他主角的战斗光环了,王师不但一打一个准,辫子还会主动降低自己的智商。

    坏了!

    中计了!

    什么?

    又中计了?

    唉~!

    还是中计!

    原本屡战屡胜,结果中着中着就团灭了……

    辫子能坚持这么多年,真是苦了他们了!

    “……令倭军助战?你可知我大明抗击倭寇年岁几何?今若引狼入室,造成大祸,你又该当如何?谁来负责?”

    逆子说了两个解决办法,但对于第二个,崇祯是非常反感的,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入侵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今这个逆子又将倭寇主动请来,真是利令智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