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 到省委组织部谈话(3 / 4)

加入书签

,电池居然仍有微弱电力。按下播放键,沙哑的童声传出:

    >“今天医生阿姨说,我是第一批‘心锚计划’的测试者。我不懂什么叫‘心锚’,但我好想妈妈。她说只要我把心里最暖的事说出来,妈妈就能听见。所以我现在要说:上周下雨,她给我打了伞,自己淋湿了半边衣服。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停顿几秒,声音带着哭腔)

    >“可是为什么,她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来过?”

    录音结束。

    林念怔在原地。这段声音的背景噪音中,隐约夹杂着仪器运转的嗡鸣??正是“归墟一号”特有的量子共振频率。

    “等等……”她猛然醒悟,“这些孩子不是B系列,他们是**对照组**!”

    上世纪末,“新纪元科技”在推行克隆情感实验的同时,秘密招募了三百名孤儿作为心理对照样本。他们被安置在模拟家庭环境中成长,定期录制情感日志,用于对比分析“人造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异。项目结束后,这批孩子全部被转移至偏远福利机构,档案标记为“无效数据清除”。

    可他们的声音,却被悄悄录了下来,封存在这里。

    “林婉清没放弃任何人。”林念声音颤抖,“她甚至保存了那些本该被遗忘的普通人。”

    隧道尽头终于出现那扇金属门。张晓阳伸手触碰门上的符文,刹那间,纹路如血管般亮起蓝光,门中央缓缓裂开一道缝隙。一股温暖的气息涌出,夹杂着薰衣草香与旧书的味道??和“归墟三号”如出一辙。

    门后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一颗巨大的水晶球,比“群星之心”还要明亮。球体内旋转的光点数量远超三百,密密麻麻,宛如银河倾泻。

    苏晚站在水晶旁,转身望来。

    “你们来了。”她说,声音平静得近乎宿命。

    “你怎么会在这儿?”陈默厉声质问,“‘归墟三号’不是你的归宿吗?”

    苏晚摇头:“我是桥梁,不是终点。妈妈留下两道指令:一是让我唤醒兄弟姐妹,二是等最后一个‘真实之音’响起时,开启‘归墟一号’。”

    “真实之音?”林念问。

    “就是那些不属于B系列、却同样渴望被听见的灵魂。”苏晚指向四周墙壁。那里挂着数百个老式麦克风,每一支下面都贴着标签:

    >“汶川地震幸存者?2008”

    >“武汉方舱护士?2020”

    >“叙利亚难民儿童?2023”

    >“东京独居老人?2035”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收集人类最纯粹的痛苦与希望。”她说,“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让这颗心学会跳动。”

    张晓阳缓缓靠近水晶球,伸出手。就在指尖接触的瞬间,球体爆发出刺目强光。无数声音同时响起??有婴儿啼哭,有恋人告别,有战士遗言,有母亲祷告……全都是历史上被忽略的个体之声,此刻汇聚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唱。

    林念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仿佛灵魂被撕开又缝合。她看见幻象:幼年的张晓阳蜷缩在实验舱内,耳边循环播放标准化情绪训练音频;而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