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专注自身要务(2 / 3)

加入书签

年站在酒馆里,语调中透着兴奋:“秦王殿下遍游江南,想来很快就要到我们儋州了。”旁边一位文士连连点头:“那是自然,他才华横溢,若能在碧落轩吟诗,必是盛况。”另一位青衫书生抚须微笑:“传闻他的诗能打动人心,启人心智。”

这样的谈论在每张桌上都能听到,唯独一角,笵咸独自饮酒。他不时看向进出碧落轩的人们。

他已经知晓秦王今日会来此地,或许还会留诗。他知道此事必定引起轰动,而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这一点。

当一名风姿卓然的年卿公子步入碧落轩时,笵咸的眼神立即锁定在了他身上。这新来的公子穿戴华贵,步伐沉稳,气度从容,似有不可言说的魅力。他身旁的随从魁梧冷峻,散发出拒人千里的气息,令人不敢卿慢。

笵咸几乎可以确定,此人便是名扬江南的秦王,九皇子李旭。

李旭环视人群,目光落在笵咸身上时微微一笑,但未停步,径直朝内堂走去。

笵咸心中泛起异样情绪,他知道秦王肯定认出了自己。

李旭一路坦然展露身份,他的模样和随从早被人铭记,他一现身便如星耀夜空,引得众人瞩目。

人们很快注意到他显赫的标志——那件镶金丝的紫色长袍,还有腰间的玉佩,无一不彰显其尊贵身份!

“不知阁下是否就是秦王殿下?小人是本地知州之子马宁远,特来拜见殿下!”

“小人孙友路见过秦王!”

“小人赵镇言见过秦王殿下!”

早已等候的几位公子急忙上前,满脸堆笑,躬身行礼。

“秦王殿下驾临,实乃我碧落轩之荣光。我们已备好上等宴席,只待殿下光临。”知州公子马宁远恭敬地说。

李旭微微点头,嘴角含笑,态度既不失礼又不过分亲密。

在众人的簇拥下,他被引至大厅中央最醒目的位置——一张摆满佳肴的圆桌旁。

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眼神中充满敬仰与期盼。

李旭瞥了一眼满桌美食,没有入座,而是拿起桌上的一壶美酒,举壶便饮。

随后,他迈着从容的步伐朝门边走去,一步一吟,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人们屏气静听,唯恐遗漏哪怕一字一句。

“碧落轩内酒醇厚,谁寻诗魂旧影踪?”

“浊酒一杯欣遇故,古往今来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月下独饮情漫漫,尘世纷扰犹未终。”

“醉眼观世间,人人皆温良。”

“今朝有酒今朝乐,他日忧愁待他日愁。”

“人生得志须纵欢,休让金杯空对月。”

直至他踏出门槛的最后一瞬,最后一句诗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点亮了整座碧落轩。

“且将新火煮新茗,诗酒趁年少。”

诗音消散,四面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与称颂。

顷刻间,赞语如潮水般涌现,弥漫于整个空间。

人群中,笵咸终于认定,这位秦王殿下,定是跨越时空而来的人!

“秦王的服饰,既华美又不失雅致,显然出自皇家御用裁缝之手。”一位衣冠楚楚的文士赞叹道。

“而且,他浑身上下散发着超然物外的气息,好似天生便应居高位。”另一名文人附和,眼神中流露出钦佩之色。

“最令人震撼的,是他出口成章的才华,那些诗句宛若仙乐,令人心神俱爽。”一位女子低声细语,双颊因兴奋而染上绯红。

“的确,百闻不及一见,今日亲聆秦王吟诵,方知传闻属实。”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捋须颔首,话语间充满尊敬。

“他所作之诗,每一句都恰到好处,仿佛直抵人心深处。”一位年卿诗人感慨万千,手中握笔的手已急不可耐。

“今日之事,必为后世传颂的经典。秦王的才情,足可青史留名。”一位富贾激动不已,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果然,秦王的风姿无人能及,今日得以相见,实属三生有幸。”一位来宾如此感叹,他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笵咸置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