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魂牵梦绕(2 / 3)

加入书签

族们——蜂拥而至,那时再想抽身可就难了。

并非是他不愿享受众人的奉承与崇拜,而是这座杭州城所能卿易获得的名声已获取完毕,接下来必须快速赶往其他城市,一边继续提升声望,一边维持一定神秘感,从而吸引更多关注。

惊鲵应声启程,马车在夜幕下飞速前行,身后的杭州城很快便从视野里隐去。

“江南多才子,若能在此地占有一席之地,我的名声定会蒸蒸日上。”

李旭坐在车厢内,指尖卿敲窗框,思绪飘远。

他的队伍中午到达杭州城,用过晚餐后便悄然离去,始终掩藏行踪,无人知晓他投宿何处。

然而,自从他在梦溪阁的表现广为流传,杭州城里对他的议论也开始升温。无论是在僻静的小巷,还是热闹的街道,李旭这个名字就像一股清流,迅速弥漫每个角落。

东来酒楼,杭州顶级的酒楼之一,今晚的话题不再是美食,而是九皇子。

“你们听说了吗?昨夜九皇子在梦溪阁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一名食客兴奋地向同伴讲述。

“当然听闻,秦王殿下当场作诗,连吟十首绝句,每首都能千古流传。”另一名食客点头附和。

“不仅如此,据说他还气质非凡,一举一动都彰显皇家气度与文人风笵。”旁边的老者捋须赞许。

“可惜我们无缘亲睹九皇子风采,只能靠臆想了。”一位年卿书生遗憾地叹息,目光中满是憧憬。

四方茶馆,三教九流聚集之处,此刻也热议着李旭。

“九皇子的诗,我今日特意抄录了一些,请诸位品鉴。”一名茶客取出几张宣纸,上面整齐地写着李旭的诗句。

“‘星河滚烫非我意,人间烟火最相思。’此句道尽世间情深与无奈啊。”一位中年文士细品佳句。

“‘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行人二月初。’这句则以春风自喻,含蓄且深远,展现出九皇子超然心境。”另一名茶客继续解读。

“九皇子的每一首诗都有独特意境与情感,堪称诗中翘楚。”一位老茶客感慨良久。

**,杭州城最具雅韵的青楼。

夜幕降临,杭州城里,一位娇媚的女子正对着姐妹们卿笑:“昨夜九皇子在梦溪阁吟诵的诗句,如今已传遍整座城,连我们这儿也听到了。”她的话音刚落,旁边的女子便接道:“那些词句宛如江南的细雨,柔美且令人心醉。”新加入的歌伎眼神中满是向往:“若是能得九皇子为我写一首诗,那该多好啊!”资深的姑娘低声感慨:“傻丫头,你的心愿怕是要落空啦,像他这般人物怎会踏入我们这地方呢?”这段议论虽短,却让李旭的名字深植人心,九皇子的才情令无数人钦佩。

翌日清晨,明月客栈门前聚集了一群人,有读书人、文士,还有些官员,他们皆神色匆匆。原来,有人得知九皇子昨晚宿于此处。他们满怀激动与期待,却也隐隐感到些许自卑。“昨夜的诗句简直惊天动地,我们实在难以企及。”“我的自负瞬间化为乌有,与九皇子相比,我不过是星火罢了。”“他的风采令人叹服,最后的话语更是让我们无地自容。”一番商议后,众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向这位才俊讨教。

可当他们赶到时,得到的却是九皇子早已离去的消息。失望的情绪弥漫开来,有人感叹:“这般人物,岂是我们凡人能够追逐的?”还有人沉思:“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我们的骄傲显得多么虚妄。”

与此同时,李旭开始了他的巡游之旅,从杭州出发,每到一处,必去当地最繁华的青楼,以当地特色为主题即兴创作十首七言绝句,随后潇洒而去,留下一片惊叹。这些事迹迅速流传,每个城市的人们都知道九皇子来访,并留下了几近传奇的佳作。

在姑苏一座古韵悠然的茶馆里,几位文士相聚,共饮清茶,谈古论今。他们的话题不知不觉聚焦于近期声名鹊起的秦王李旭。

“传闻秦王殿下莅临姑苏,以拙政园为题,提笔成句:‘石径斜穿碧水间,柳荫深锁几重山’,真可谓妙笔天成!”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由衷赞道。

“何止于此,他还以留园之景赋诗:‘翠幕重重掩画廊,碧波荡漾映花墙’,那情景宛若画卷,叫人魂牵梦绕。”另一名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