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御书房的爭执(2 / 4)
库亏空。”
斩钉截铁的话语中,带著一丝杀意,让原本就气闷的殿內,更添加一股肃杀之气,就连顾阁老都有些意外,户部亏空的口子已经堵不住了,若是不动用存底,就怕年底的养廉银都发不起了,可那些压箱底的银子,谁敢轻易动用。
所以,这一回,顾一臣竟然没有阻拦,让身边刑部侍郎常佐和大公子李潮生二人有些诧异,牵一髮而动全身,动了江南留守勛贵大族之人,京城里面,又该如何。
眼见著气氛越来越凝重,都察院左参议孟歷,脸色难看,这些事,督察员和御史台怎会不知,可若是真的彻查江南田亩一事,谁能说全身而退,尤其是吏部卢阁老那里,怎会交代过去,硬著头皮,走了出来,
“启稟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嗯,那你也说说。”
武皇心中依旧在权衡利弊,或许,应该用上金陵知府贾雨村的办法,售卖税田一部分,
“是,陛下,臣以为,侯爷所言在理,但以下官意愿,彻查不可行,不说江南各府,就算金陵郡城,尚且有四县受灾,还有江北五县凌乱,布政使和巡阅使二人,皆在京城,只有监察使苏大人一人在江南,独木难支,臣以为,应当填补江南官员空缺,先从金陵城一地彻查,其他地方,如苏州扬州等,暂且不予理会。”
话还没说完,就用官袍衣袖,擦拭额前的细汗,倒是身旁的张瑾瑜,却对孟大人有些刮目相看,可惜,江南案子一天不了,就不会有人敲山震虎,还有接任者又该是何人。
“洛云侯,你觉得呢”
心中还是拿不定主意,武皇伸出手,不断地在御案上,用手指摩挲著桌上龙纹,查案不好查,遇上一些阻力,还不知道查到什么时候,若是换人去,谁更合適。
“臣以为,孟大人所言稳妥,但也不能让苏州扬州捡了便宜,臣以为,今年收购的生丝,还要再减三成,並且田中赋税清查,要明目张胆的去查,就是让那些世家大族慌张,人一慌乱就容易出错,金陵城苏大人,就有了用武之地,至於其他的,臣不知。”
眼看著洛云侯都赞同,孟歷心中稍安,总算是给卢阁老留了顏面,但后面的事,也不是他能过问的,
既如此,武皇又把目光看向堂下几人,问道;
“江南的事,刻不容缓,刑部那边,把江南的案子了结了,那位金陵知府贾雨村,让他戴罪立功,暂且官復原职,但布政使你们可有人选”
看似是问询,未必没有敲打之意,顾阁老微微摇头,现在江南那边就是个烂摊子,又是卢文山的老巢,何须北边人南下,眼看著顾阁老不言语,李潮生哪里还能再等,抱拳出列,
“启奏陛下,臣以为,江南布政使位高权重,既要维护好江南官场安稳,又要替朝廷看好江南『钱袋子』,所以臣举荐翰林院王书义,此人乃是天宝二十年进士,为人果敢,刚正不阿。”
刑部侍郎常佐闻言,立刻附和,
“皇上,李阁老所言,臣深以为然,孟大人所说以稳为主,就是以点带面,王大人此去以后,贾雨村官復原职,另需要委派同知和通判二人即可,稳定金陵郡城后,再缓缓图之。”
提到王书义,武皇皱著眉,並无多少印象,把目光看向身侧戴权,戴权立刻会意,低下头靠了进来,耳语道;
“陛下,翰林院王书义乃是翰林院博士,为人刚正,而且此人是李首辅的门生,一直未曾外放为官。”
几个字一提醒,武皇瞬间明了,这是李首辅將开始往江南布局了,算一算朝堂內眾人,江南一系有些过了,既然李首辅有意,也不是不行,思考片刻,点了点头,道;
“朕暂且记著此人,布政使一位,暂且稍后再定,尚有知府里面缺额,尔等还有要说的吗,洛云侯,你可有人推荐。”
武皇坐在龙椅上,莫非有不同意见。
张瑾瑜迟疑一下,其实江南的事,无非是官场的事,官场的官员理顺了,需要像徐长文那样的人,
“启稟陛下,臣以为,官场为重,官员有了圣人之道,那就会尽心为民,忠於陛下,江南纷乱,不是一时半会,若是让臣举荐,臣以为,徐长文可为江南为官,做一把利刃.”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