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郭家的二公子(2 / 4)

加入书签

瑾瑜兄长如鉴,

世事无常,久未闻将军府佳音,明月于宫闱之中,常年往昔,心忧兄长安康,犹豫至今,才得以书信以寄情思,

郭,张两家,累世通好,情谊之深,可比金石,忆幼时,常随兄长于庭院嬉闹,春日追碟,兄长护我周全,免我惊慌,启我蒙昧,

年岁见长,兄长研习武艺,熟读兵法,我亦在身旁,观兄长汗如雨下,刻苦砥砺,心中钦佩,而后兄长举家出关,担守边重任,我亦与兄长无缘,为家族荣辱,今日深宫,虽身份有别,然往昔情谊,不敢苟忘。

今我处后宫,看似尊荣,实则步步惊心,明争暗斗,心神耗尽,守拙保身,常思若能当年和兄长并肩于关外,畅谈心意,该是何等快意,

兄长于京城,秉持侯府忠义,为朝廷效力,定多艰难,愿兄长善自珍重,侯府上下,皆能顺遂,若需我处,虽在宫闱,亦当竭力。

纸短情长,难诉万一,盼兄长平安,静妃明月。

此时,

还有些迷糊的张瑾瑜,一封书信读完,不光酒全醒了,还出了一身冷汗,郭家,和张家,真有这么深的情谊,仔细回想脑海中的记忆,还真是有这些画面,

但陈年旧事,好似记得这十余年的时间里,郭家和张家几乎断了来往,关键在于,这封信,烫手啊,

先是挥手屏退左右,想了想,

静妃郭明月,还真的敢写这些,皇帝后宫,你胆子那么大,脸色一沉,问道;

“郭子衡,宫里传来的信件,可否安全,是否有人察觉”

这才是关键,行事不密,万事皆休,静妃什么话都敢说,既如此,这条出后宫的线,定要隐蔽,

却见郭子衡,一碗汤饼吃完,炖肉也吃的干净,打了声饱嗝,听见问话,略微沉思一会,这才开了口,

“张大哥,宫里的路可信,后宫里有太监是郭家族人,其余的,不敢再说,至于信,出宫后,就有专门暗线送到府上,大哥和我拿过,其余人不曾碰过。”

孰重孰轻,郭子衡也清楚,既然侯爷这样问,定然是看了书信,写什么他不关心,只想着郭府如今大不如以前,靠近侯府合则两利的事,他如何不知,

尤其是父亲,在中山郡举步维艰,地方士绅豪强,还有部分官员,欺上瞒下,加之边军补给周转,说是寝食难安也不为过,自己也怕父亲撑不住,郭家以后就难了,

张瑾瑜眼神闪烁,这封信来的真巧,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贵妃省亲的时候来,之前郭家大公子派人去寻找岳父大人的时候,自己知晓此事,还特意叮嘱,把郭府的事过问一下,算是全了以往两家情谊,现如今这封信,这里面的情谊,以往的时候可不轻,

但为何去了关外,却形同陌路,来往甚少不说,两家贺礼来往几近全无,此中的事,谁能记得,

看着郭家二公子的眼神,他也不一定知晓,

“信看了,后宫省亲的事,无非是省亲别院,三日内,工部的大匠户就会去府上画图,至于如何改,你们自己商定,两家情谊虽在,但不必较真,自关内一别,十年几乎没有联系,本侯也不是忘了情谊,有些事,有些话,万不能说,当然,以后的事,以后再论,你就把此话回了吧。”

俗话说收尾的事要做的干净,拿起手中的信,靠近油灯的火苗,片刻就燃起来,落在地上烧个干净,火光映着郭二公子的脸面,青白不定,最后羞愧不已,

起身一拜,

“侯爷,此事弟定然把话带到,但有一事,应当解释一番,当年张伯父去关外,曾来府上议亲之事,但家父以关外苦寒为由推辞,张伯父无奈才走,可家姐始终同意,在家曾轻生过,元丰四年,家父为官遭小人锦乡侯陷害,不得已送家姐入宫,随后才转危为安,这些年,有隐蔽之事不能说,家姐在宫里还是完璧之身,弟所言句句属实,望兄长知晓,”

好似下了很大决心,才把在其中的密事说出,这些可都是杀头的罪名,张瑾瑜眼神一凝,静妃竟然还是完璧之身,锦乡侯又是如何陷害郭家的,这里面的事,定然不小,“此话今日出,今日忘,你今日上门,就是为了修建省亲别院的事,其他的不曾说过一句话,日后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