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深作欣二(3 / 4)

加入书签

直梦想着通过电影的方式,能将井上桑(井上靖)书中的这片丝绸之路上的传奇之地,将莫高窟那些历经千年的艺术瑰宝,震撼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对文明的回望与致敬。”

深作欣二接过话头,他取下蛤蟆镜,露出一双充满了回忆的眼睛:“去年6月,我和团队去了一趟敦煌采景,说实话,俊司君,翼君,”他直接称呼了两人名字,显得更加亲近,“尽管去之前看了无数的资料和图片,但当你真正站在那片辽阔的天地之间,亲眼看到嘉峪雄关、祁连雪山,特别是进入莫高窟,借着微弱的手电光,看到那些历经千年依然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的壁画时……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艺术家的共鸣与激动,“那是时间的沉淀,是信仰的力量,是不同文明交汇融合的奇迹。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种美,这种震撼,用胶片记录下来。”

森繁常务董事话不多,但偶尔开口,总能切中要害,他沉稳地说道:“敦煌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唐宋、西夏等多个时期。我们在剧本和考据上会力求严谨,尊重历史。”

武田敦作为制片人,则从更实际的角度补充:“项目的投资非常巨大,除了我们大映和德间书店,也在寻求像新世纪制作这样有实力、有共同理念的伙伴加入。实景拍摄部分会相当复杂,涉及到与华夏方面的合作,但我们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其实这次大映公司对外公开募集拍摄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敦煌》电影投资巨大,按照深作欣二的设想,他计划在敦煌县城附近的李家墩,实地、全尺寸重建一座包括城墙、宫殿、街市在内的“沙州古城”,光这一项的投入估计就不下几十亿日元了。

再加上是在远离东京数千公里外的华夏西北拍摄,人吃马嚼的估计总拍摄成本没个四五十亿可下不来,所以对德间康快来说,引入其他的投资方是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上原俊司认真地倾听着,眼神越来越亮。当深作欣二描述莫高窟壁画的壮丽时,他仿佛能透过导演的语言,看到那绚丽的色彩和飞动的线条。

他端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口,忽然开口问道:“深作桑,您刚才提到还会去采景,请问预计什么时候再次出发?”

深作欣二看向他,眼中带着笑意:“计划是这个月下旬就出发,这次会去确定最终的拍摄地点和细节。”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怎么,上原君也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吗?”

这看似随意的邀请,却让包间内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

德间康快依旧保持着和煦的笑容,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审视。武田敦和森繁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等待着上原俊司的回应。

此前丰增翼代表新世纪制作主动向大映发起投资的企划方案(电影投资、参与电影的配乐制作)时,大映那边也是提出了一些要求的,比如电影的投资资金不能低于5亿日元,且在电影拍摄结束前不能撤资。

而今天上原俊司他们之所以来赶赴这次晚宴,除了德间康快想见一见他之外,也是为了新世纪制作是否确认投资意向给出答复。

上原俊司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垂下眼帘,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陶瓷酒杯边缘,仿佛在感受那细腻的质感。

包间内只剩下若有若无的线香气息和远处庭院隐约传来的竹筒敲石(惊鹿)的清脆声响。

几秒钟后,他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深作欣二,随后又转向德间康快。

“深作桑的邀请让我受宠若惊,实不相瞒,我对华夏文化向往已久。井上桑的原着我也曾拜读过,那段湮没在黄沙与历史中的辉煌文明,那些为了信仰和艺术而坚守的无名匠人,本身就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能有机会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对我来说将是无比珍贵的经历。”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而且,作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亲眼看到拍摄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剧组即将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为这个宏大的项目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我非常希望能随同深作导演一同前往。”

这番话既表达了个人的艺术向往,又体现了商业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