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东风快递三号难题(1 / 2)

加入书签

这一讨论就讨论了一个多月,这才把事情全部理清楚。

李枭也是去了运输火箭研究小组,在那边忙起了研究。

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已经完全完成,就剩下运输火箭的研究了,不过这个李枭也知道急不来。

需要和导弹研究所相互配合研究。

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也是有共同性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基本构成框架几乎一致,无论是推进系统,还是制导控制系统,或者是箭体弹体结构都一样。

都死均基于“牛顿运动定律”

和“火箭推进原理”

不同的就是作用,运输火箭目的是为了把卫星送进太空,导弹则是用于打击敌人。

这导致了导弹和运输火箭,在结构细节、飞行逻辑上有区别,但核心改动并不是很大。

两者相互配合研究,可以说是目前效率最高的方式,可以节省很多研究资源。

而在上一次“东风快递二号”

实验成功后,目前研究的“东风快递三号”

和前世不同,因为运载火箭的缘故。

这一世的“东风快递三号”

定位,就是后世的“东风快递四号”

定位。

进过几个月的研究,也就现想要研究出来,至少也需要解决五大问题。

二级高空点火问题、级间连接与高空热分离问题、长细比增大后的姿态控制、再入防热与端头体问题、高精度惯性器件与制导问题。

二级高空点火之所以会成为问题,也是因为高空空气稀薄,这会对点火造成影响,其次就是在高空点火,燃烧效率与推力有可能出现不足的问题。

级间连接问题,则是在于级间结构需承受高温燃气冲刷与分离冲击,如何保证在高温,以及冲刷中,依旧保持稳定,在这年代也是一个难题。

可以说只有解决了热分离、高空点火、长细体姿态控制、气浮惯性器件与新测控体系,这些技术。

才能够保证这一次的成功。

至于这些的解决方法,前世也早就给出了答案。

像是二级动机高空点火问题,它的点火位置是在高空6o公里以上的地方,这个位置的空气只相当于正常空气的万分之三,所以传统的点火方式根本就不可行。

科研人员也是另辟蹊径,通过改造动机的有关系统,就可以让腔道内保持与地面相同的压力环境,这样一来就能够成功点火。

级间连接与高空热分离技术的解决方法,如果真要研究透了,找对方向也不难。

对于多级导弹,多级运载火箭来讲,两者的连接处,再射的时候,会承担巨大的外力。

如果仅是这样也没什么,但关键是还可以在预定时刻可靠分离,这就难了。

更何况还要在分离后,不能干扰下一级动机的点火和姿态,这个更是一个难点。

也是困扰研究员们的难题。

级间连接技术,就要使用高强度轻质材,来设计主承力结构,然后在使用爆炸螺栓、分离螺母等火工品,作为链接锁。

这样一来一是能够紧密连接,二也能够在分离的时候,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空热分离技术,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构架式级间段排出燃气流,这样一来上面级动机先点火,然后利用推力,就能够推开下级,这些都是办法。

至于长细比增大后的姿态控制问题,这个就比较好解决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也是因为导弹长度的增加,导致了“长细比”

增大,这就会让导弹生复杂的弹性振动。

也就是扭转、弯曲,燃料晃动等问题。

这对于导弹的稳定飞行来讲是致命的。

解决办法也简单要从三个方面下手,结构优化、晃动抑制、控制策略。

结构优化就是强化级间连接刚度,调整弹体刚度分布,这样一来就能够把固有频率提高,才能够避免与控制系统共振。

晃动抑制,这就要在燃料贮箱内加装防晃板与消能器,就能够增加阻尼,降低干扰力矩。

这个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加装的防晃板与消能器,分割了液体容积。

控制策略则是要从两方面下手,一个是用弦波滤波器,来消除弹性振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