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o章 习俗和年货(1 / 2)

加入书签

李枭这年货准备的算是晚的了。

一般人家从喝腊八粥开始,也就是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各种准备。

像是祭灶、祈福贵、驱邪祟等等!

都要一个个的来。

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很多习俗他只听说过,毕竟后世可是很多地方连炮都不让放,这也让年味淡了很多。

甚至很多人家里,连贴对联都不贴了,越来越没有过年的味道。

就更不用说祭灶、祈福贵、驱邪祟这些年俗活动。

李枭也是听闫埠贵、刘大爷讲起,这才知道四九城当地的新年,竟有那么多讲究。

就比如这里人都讲究一个“八大红”

所谓的“八大红”

,指的就是春联、门神、窗花、挂线儿、年画、斗方、贴倒有和红灯笼。

要的就是这种红红火火的气氛。

而过年的时候吃饭,也讲究一个“十全大福”

、或者“八方来福”

,不过按照刘大爷所说,这些都是一些富人的吃饭。

但富人有富人的吃法。

穷人有穷人的吃法。

但对于一般人来讲,有几道菜必不可少。

这第一就是荸荠,又称马蹄,它的谐音是“必齐”

,寓意万事备齐。

其次就是“年糕”

寓意年年高升。

之后就是“鱼”

,这个很好理解,年年有余。

还有像是豆腐寓意“富”

鸡寓意“吉”

而除了“八大红”

、“十全大福”

、“八方来福”

之外。

四九城当地还讲究一个三忌。

“闫老师这三忌又是什么?我怎么感觉没听过?”

李枭疑惑道。

“这三忌就是过年时三种忌讳。”

闫埠贵笑着道。

“小枭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这个歌谣: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

李枭听着有些耳熟,但一时又记不太清,索性就摇了摇头。

表示不知道。

见此闫埠贵就又解释道:“这第一忌说的就是这救命的煮饽饽,这饽饽也就是饺子的意思,为什么说救命呢?这是因为一般欠了别人的钱,这到了年底催债的都会上门讨要,

这救命的煮饽饽说的就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不能去讨债,这不就相当于救了人家一命吗。”

听闫埠贵的讲述,李枭也算是开了眼,他还真不知道这其中的讲究这么多。

而除了这一忌就是“三十晚上不动刀”

最有一忌就是不能说一些丧气话。

这一点李枭倒是知道,像破、死、病等等!

这类话都不能说,也不要生争吵,要多说一些好听的祝福的话。

否则来年很可能会不顺。

虽然这有点迷信,但这数千年间传下来的风俗就是如此。

既然来了这年代,李枭自然也是入乡随俗。

这倒是让他有了些过年的感觉,到处都是喜气洋洋,人们一个个也都是开心的笑着。

相互之间聊着天、打着趣。

和闫埠贵、刘大爷聊了一会天,等两个小家伙起了床,穿好衣服收拾好,李枭、李彤就各带着一个出了门。

去了不远的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它是四九城最早的一座市场,始建于清光绪29年,也就是19o3年。

经过多年的展。

这一坐市场,全长达到了786米,有6oo多家各色各样的店铺,更是全市第一个实行了明码标价的市场,可以说是极其繁荣。

每天接待的顾客都能达到1o万人左右,如果是节假日更是达到是十五六万。

无论是食物、生活用品。

还是古董、书籍都能在这里买到。

三公里的路,李枭几人很快就骑着车子赶到了东安市场。

过年的气氛和平时就是不同,各个商家门前都挂起了大红灯笼,一条条红色的彩带,横幅到处都是。

给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