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矛盾(3 / 5)

加入书签

济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剧院里越是要制造这种让人忘记忧虑的梦幻。

    当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美国人普遍感到希望渺茫的时候,好莱坞的歌舞片就是像这样给公众悲凉的心情注入温暖,让人们在精神麻醉中暂时忘掉现实的惨淡的。

    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然而,一拥而上去表现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电视镜头只顾聚焦于富丽堂皇的场面,倾心去打造过于豪华的屏幕,这也投射出一种社会心理的浮躁。

    一味的炫耀财富和消费,鼓吹成功学,在大多数受众心里只能增添空虚、沮丧和无谓的焦虑,对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这种现象就是商业时代传媒界共有的弊病,电视上的生活与百姓生活脱节,其结果往往是增加观众的隔膜感,拉大心灵上的距离。

    当然,与之类似的还有人们对国外生活的想象,还有出国热给社会带来的冲击。

    而且这件事对人们情感上所造成的伤害和带来的负面作用,还要远胜于其他。

    因为往往有人出国了,总会因为两地分离导致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或许还有点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发生。

    自从心里有了出国的念头之后,桑静的心就再也踏实不下来了。

    她想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她不想像普通人那样循规蹈矩地过一辈子。

    如果她不折腾一下,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没机会了。

    如果自己也像别人那样找个单位待下去,比如在国内的医院做个内科或者儿科的大夫,那生活就太没什么意思了。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每次设想这样的情景,都会喃喃自语道。

    所以她才会这么努力的找门路想要出去,哪怕宁卫民那边一直不回消息,她也没有灰心,反而利用起全部的关系网谋出路。

    而一个人要是有充足的动力是会创造奇迹的。

    桑静很努力的在学习英语,她托福的成绩很好。

    父亲那边有个老同事的关系可以利用,人家是七十年代就出去了,现在美国已经定居了,表示愿意为她提供经纪担保。

    接下来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签证了,最近这一年来去美国的签证可不好办,好多人申请好多次都被驳回了。

    结果没想到桑静的运气简直让人为之赞叹,她才第一次跑大使馆,第一次见签证官,她就顺利通过了,这样一来她接下来的难题也就是怎么对小陶说,还有就是凑学费了。

    桑静跟小陶摊牌的日子,选在了新年过后,两个人还是约在了西单那家二楼的咖啡厅里。

    和桑静所料想的差不多,这件事她才开口,小陶一听脸色就耷拉下来了,而且从此之后,她就再没从小陶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虽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来,但是不情愿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桑静也开口抱怨上了。

    “别装蒜。你要不高兴就直接说,犯不上给我脸色看。我来亲口告诉你,是因为在乎你。再说了,我又没偷着藏着,我怎么想的,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嘛。”

    “我知道,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